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硬件复兴:互联网大生意需要新玩意开路

发布时间:2013-08-06 14:12:1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硬件复兴:互联网大生意需要新玩意开路,几乎毫无预兆地,就在谷歌眼镜、苹果智能手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等等这些稀罕玩意还处在概念阶段的时候,它们就把“硬件”这个听起

文/陈敏

“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新的设备类型,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并且引发一场个人数据的革命。”享有“互联网女皇”美誉的、《福布斯》名册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之一的MaryMeeker,在最新一期的互联网投资报告中,点明了互联网行业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请注意:她说的是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但其中的“主角”却仍然是硬件设备。

对于依靠终端设备生产而存活的硬件厂商们,这个趋势既是福又是祸——在MP3、触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这些硬件设备逐渐告别高利润时代的时候,被夕阳笼罩的厂商们突然欣喜地发现,硬件居然还可以有新的玩法。但遗憾的是,最开始在硬件上玩花样的不是那些硬件厂商,而是朝气蓬勃的互联网公司们。

几乎毫无预兆地,就在谷歌眼镜、苹果智能手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等等这些稀罕玩意还处在概念阶段的时候,它们就把“硬件”这个听起来已经老套的词眼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

无论硬件厂商是否已经准备好,互联网公司向硬件领域迈进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了。看看这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虽然互联网公司们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们更想要的,是用一些新奇的硬件平台来为未来的互联网应用开路、控制互联网产品的推送渠道,但不经意地,这些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主导硬件市场的新玩意已经以它们为名了。

不过,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涉足硬件还有不小差别。国内知名移动互联网专家、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硬件复兴的出路更多在于产品的创新,只有改变了个性的硬件产品才有意义,否则没有奔头,而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的最大差别就是创新性产品。

“国内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终端基本属于跟风,这些公司要想在硬件方面有所发展,还需要有足够的长期准备。”张毅认为,创新的最大结果就是俘获丰厚的利润,而跟风的结果则是只能打价格战,获取薄利甚至没有利润。

硬件市场涌现新玩意

就在不少投资者唱衰硬件产业的时候,硬件突然又红了。“它(硬件)一直挺红,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像软件一样能飞速增长的商业模式。”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Graham说。

PaulGraham认为,大多数投资者的意见都是受“当前行情”所影响的,但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比投资者更高瞻远瞩,因为他们“创造未来”。

一些互联网公司并不属于创业型企业,但它们正在充当着PaulGraham所说的“创造未来”的先行者的角色,比如互联网巨头谷歌。

在谷歌眼镜现身之后,可穿戴设备就成了被追捧的硬件名词。从传统的概念上来看,连完整的镜片都没有的谷歌眼镜,算不上一款真正的眼镜,但它真的很酷:它就像是可佩带在眼睛前方的智能手机,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拍摄照片、收发信息、查询路况以及其他更多功能。

几乎是在“可穿戴设备”这个新词儿点燃硬件复兴战火的同时,更多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大约是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就不断有报道称,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2013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而在它们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正在销售或即将发售的智能手表产品。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Analysis分析师AviGreengart说,“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的元年。”

与智能手表相比,健身追踪设备Fitbit这样的智能手环,看起来更时尚,也更实用。这种能协助使用者记录运动里程数、消耗的热量、睡眠习惯等信息的设备,或许将成为智能医疗市场的引爆者。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可穿戴设备,人们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块屏幕——电视,也是巨头公司紧盯的地盘。在尝试推出GoogleTV、光纤电视服务之后,谷歌又在近期出人意料地发布了它的新型硬件产品“电视棒Chromecast”。尽管这个产品在推出不久后就饱受争议,但谷歌想要“占领客厅”的野心已经无法掩盖。

在老硬件上打新算盘

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能在硬件领域搞出新玩意来,还有一些公司正在通过“微创新”(比如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吸引眼球,然后盘算着能用这些硬件做点什么别的、更有意思的事情。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小米。虽然业界对小米公司的“不同路数”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已成为“互联网手机”代名词的小米手机,或多或少地给这个有衰老迹象的硬件行业带来了一些活力和新鲜感。从小米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智能手机竞争大潮。

不过,小米做手机、做电视盒子,都不是为了通过放量销售真正进入硬件领域,与销售手机和盒子相比,小米更看重的是这些硬件产品所带来的关注度。事实上,借助互联网公司特有的营销方式,成立满三年的小米已经为自己赚取了大量眼球。

“我并不在意份额,在意的是每个买了小米手机的用户是不是觉得好,在意的是口碑。”小米创始人雷军一直认为,有了好的口碑,一切都将纷至沓来。雷军所说的“一切”,主要是指小米“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位一体”中的后两者,比如MIUI系统、米聊等等那些软件和服务。

小米一边走着不同于传统硬件厂商的营销路数,一边打着移动互联网的新算盘。按照雷军的逻辑,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的一个大平台,在高调推出几代智能手机产品之后,小米能够吸引更多的追捧者,进而推广小米的软件和服务。

客观上推动硬件行业活跃起来的,不只是红极一时的小米,还有正在尝试不同硬件产品的盛大、乐视等众多的互联网公司。

在经历了电视盒子、电子书、智能手机的一次次水土不服之后,盛大又重新杀入了硬件市场。不久前,盛大旗下果壳电子推出“GEAK”品牌的微单级拍照手机、高端旗舰手机,甚至是新潮的可穿戴设备——魔戒、智能手表。

长期跟踪互联网行业的分析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盛大的意图:它的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的服务装在硬件终端里卖给消费者,比如它最擅长的游戏和文学。

正在“卖电视”的乐视,显然也打着相似的算盘,甚至一度声称它的超级电视将颠覆传统电视行业。不过,无论是小米、盛大、乐视还是其他更多互联网公司,它们向硬件领域的扩张都并不容易,需要面对接连不断的质疑,比如产品质量、营销数据甚至是盈利模式。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