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巨变:格局、渠道和作者生态都在革新
吴文辉团队出走一个月后,盛大文学迎来了最好的狙击时机——昨天,腾讯深度合作、起点创始团队参与筹建的创世中文网上线,盛大文学发出一份书面声明,称: “某成员长期以来,利用起点中文网版权销售负责人的身份,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准的价格,将‘起点中文网’大量作品版权出售给第三方公司……目前,此人已经被警方正式刑事拘捕。” 《第一财经日报》从内部人士处证实,被拘捕的正是起点中文创始人罗立, 事情真相不得而知,而这场多方纠结的斗争,尚未有终结的痕迹。但观者已经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竞争格局正在改变——在格局、渠道和作者生态都发生变革后,盛大文学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时刻。 盛大急了 在盛大游戏相继被腾讯和网易超越之后,盛大手中最具潜力的资产便是盛大文学。如果这个领域内出现强势的竞争者,盛大自然会紧张。 盛大以游戏起家,但在2004年转型之后,游戏业务开始被忽视——在盛大整体收入中,游戏所占的比例仍然十分大,但陈天桥已经把更多精力花费在文学、影视等领域上,以试图构建一个更广泛的、以内容为核心的公司。不过,事情的尴尬之处在于:由于执行的失误和环境的变化,盛大的转型基本上宣告失败;而游戏业务也被其它厂商超越。简单来说,盛大并没有通过转型建立新的优势,反倒把自己原来的优势给丢掉了。 在整个转型过程中,唯一创造出来的优质资产可能就是盛大文学——从2008年到2011年,盛大文学收入的增长超过了10倍,而且仍然保持比较好的势头。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在网络文学这个领域内,没有盛大文学的对手。这两个核心优势构成了盛大文学的未来想象力。 但现在,腾讯来了——腾讯不缺钱、不缺渠道,只缺有影响力的好作家。一旦吴文辉团队选择腾讯,盛大将面临极大的压力。虽然盛大文学 CEO 侯小强一直强调,吴文辉等人的出走并不会给盛大文学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从盛大举报吴文辉团队成员罗立商业受贿的事件来看,它们非常着急。 根据侯小强的说法,盛大文学此前的人员出走事件,都未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但这一次,显然已经和以往不一样。 渠道在革新 根据《商业价值》的报道,吴文辉和盛大文学之所以分手,很大的分歧在于:当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时,盛大文学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吴文辉认为起点中文该自己做移动端上的业务,但侯小强认为这会破坏文学产业链的链条,他始终坚持,盛大文学应当继续做“云中书城”。 问题是,云中书城并不成功——根据起点内部人士的说法,云中书城数百人干到现在,却亏损过亿,“移动互联网上的推广也因为刷榜而让人耻笑了很久”。 盛大文学在终端和渠道上还有过很多尝试。其中最著名的,大概是2010年左右推出的Bambook——当时盛大看到了Kindle的成功,便试图走一下“亚马逊”路线,结果毫无意外的失败了——盛大可能到后来才明白,网络文学受众最爱的阅读终端是手机,而不是Kindle之类的阅读器。 云中书城并没有吸引多少用户,也没有成为侯小强口中的“文字淘宝”。现在,盛大文学更依赖的移动渠道是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但是,这个渠道是别人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移动渠道变得越来越强势之后,盛大文学这样的内容提供商的收入分成可能会越来越低。而对此,吴文辉表示无权过问。 他在采访中频频提及腾讯的微信等渠道,也许已经表明了自己和腾讯联姻的“心意”。 写手生态在变化 过去十年网络文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大神”,南派三叔、我吃西红柿等人都拿到了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的收入,但“大神”毕竟是少数,根据知乎上的这个回答,可以看出,大多数网络写手的日子并不好过,“纯洁滴小船”说: “一百个人写网文,也只有一两个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其他人要么扑街,要么黯然消失于众生之中。” 一个稳定的社会生态必定拥有一大批收入尚可的中产阶级。但现在网络文学的生态是,“大神”已经有了,但“中产阶级”非常少。对于作家来说,自然希望这个市场的渠道选择更多,更丰富。 如创世中文网提出目标:“十万年薪作家十万名”,为吸引更多作家,“许多网站要求永久版权,而创世标准分成合约只设年限”,此外,他们还宣布推出“上架买断”和培训计划等。盛大方面则表示“为了挽留被鼓动的作家,和他们谈心”。 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网络文学的写手,会因为盛大和腾讯的竞争获得更高的“估值”——尤其是那些处在中位水平的写手,而这种趋势也会进一步推动竞争格局的变化。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