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IT史话】戈登·摩尔:IT最老兵

发布时间:2013-05-27 15:21:5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人提出摩尔定律即将失效,而摩尔也很坦然的承认,这个定律已经管用了快50年,它也该到寿终正寝的时候,只不过,在大多数IT人的心理,还有一个潜在的希望

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人提出摩尔定律即将失效,而摩尔也很坦然的承认,这个定律已经管用了快50年,它也该到寿终正寝的时候,只不过,在大多数IT人的心理,还有一个潜在的希望,希望即使摩尔寿终正寝后,摩尔定律依然作为他的传说存在。

老兵不会死,他只是悄然隐去……

文/张书乐

原载于《电脑爱好者》2013年第9期

你可能没听说过戈登·摩尔这个名字,但你可能听说过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许这样你也未必明白,那么换一个说法,你一定会觉得感同身受,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如果这样都没明白,那你还真不是一个电脑爱好者了……

一个化学家的IT世界

如果不做IT行业,摩尔可能会成为一个化学家。

1929年1月3日,摩尔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佩斯卡迪诺。作为一个不认真读书的坏学生,摩尔每天都在搞运动、搞发明,但成绩却没有因为“副业”而造成影响,竟然让他成功的考起了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博士学位一路下来,都顺利到手。按理,他应该去做化学家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做起了时髦的半导体工作。

倒不算不务正业,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合作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邀请下,摩尔加盟了肖克利半导体公司,用自己的化学所长来研究如何让半导体更加“导电”,就是成果差点,摩尔管理的实验室,完全就是一个不出产品光吃工资的“废柴”。

不过,这个“废柴”日子没做多久,罗伯特·诺伊斯、布兰克、拉斯特等七个人就和摩尔一起组成了八大金刚,决定不和肖克利玩,不想总是笼罩在诺贝尔奖得主的阴影下,他们要自己组建公司玩转半导体,这下把肖克利起得够呛,怒不可遏地骂他们是“八叛逆”。

“八叛逆”出逃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1957年的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知名度、又被伯乐肖克利“封杀”的八个人,只做了一件事,手拿《华尔街日报》,按纽约股票栏目挨家挨户寻找合作伙伴,可这样上门去找风投,谁敢信任呢?果不其然,找了35家,有36家拒绝。有读者会问,咋多出了一家呢?其实多出的这家就是“八叛逆”自己,他们也开始对自己有点失去信心了。

不过真正的第36家公司却没让他们失望,纽约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老板拿出了3600美元给他们,让“八叛逆”创业,看来,八叛逆和36有缘,他们自己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张了。

变身八仙八叛逆立刻有了过海的神通,他们商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做半导体的原料,晶体管太大了,他们要用硅。说白了,摩尔其实还是在用化学家的思考在玩IT。

从此,硅谷的神话从这里开始传扬……

加盟英特尔的“仙童”

仙童是硅谷的起点,但它却没有看到硅谷的兴盛。

从IBM给仙童的第一张订单开始,硅就逐步成为了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此后,IT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主要发展应归功于将晶体管、电阻器和其它元件以越来越小的形式压缩到硅晶圆中。

八仙之一的摩尔就此成为了IT产业的规划设计师,甚至对他们恨之入骨的肖克利也在对他们的称谓上升级到2.0版,从八叛逆变为八个天才的叛逆。

用上了硅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很快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到1967年,公司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当时,仙童就是硅谷,硅谷其实就是仙童,不过摩尔并没有满足,他要指点江山,因为1965年 4月19日他在《电子》杂志上发表了摩尔定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且仙童公司一夜暴富,让八仙中的好几个过了海以后,自己带着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去做富家翁或另行创业。  

摩尔需要一个更能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特别是他一米八的大个子,在仙童已经碰到了天花板,1968年,摩尔和诺伊斯两个仙童再次创业,别看这次八仙就剩两了,但公司很快就拉杆子起来了,最初两人一合计,起了个名字叫“摩尔-诺伊斯电子公司”。但是英文里这个词汇和吵吵嚷嚷的发音非常相似,摩尔和诺伊斯一商量,改了吧,既然两个都是“智慧”(Intelligence)头脑,做得又是“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就用两者相似的头部“英特尔”(Intel)来替换吧。

一个伟大的公司就此开始了它的第一步,而摩尔定律也可以毫无悬念的自由发挥,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代号为3101。第二年,又推出第一个大容量(256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1101。1972年,又乘胜推出第一个容量为1K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1103,每一步的严格按照摩尔定律在运行,摩尔的预言有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同时,硅处理器也彻底将磁芯处理器给杀的个干干净净,个人电脑革命呼之欲出。

成功并不等于止步不前,1974年登上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宝座的摩尔给员工们提出了不亚于摩尔定律的口号——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

但冲刺的路上难免有荆棘,摩尔也不是圣人,不断的改变中,英特尔接连失误,1975年摩尔曾开发过1500万美元的手表。希望把这款手表打造成具有表、计算机和天气预报功能的设备,配置有硬盘,摩尔对这款手表给予了太多厚望,简直就是时下智能手机的翻版,只不过太穿越了,智能手表在微电子还不完善的时代,只是一个天价的失败品。  

甚至是硅处理器这块摩尔的自留地也开始遭遇危机,1981年,英特尔才推出8087芯片,还想好好的开拓下市场,松下公司却用更低廉的价格和更高的可靠性推出了3200芯片,英特尔迅速落败,不仅美国市场没了,自身芯片也从28美元跌到了6美元的白菜价,可还是保不住市场。

英特尔怎么办?硅谷导师摩尔怎么办?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