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国内科技媒体竞争是虚假繁荣 急需搅局者出现

发布时间:2013-05-04 20:29:58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昨天在鞭牛士的微信看到一篇《虎嗅们的忧虑:i黑马虎视眈眈,门户科技们准备好了稿费》。文章说道,以虎嗅为代表的科技博客的快速崛起是钻了门户的一个空子:门户们因为受

国内科技媒体竞争是虚假繁荣 急需搅局者出现

许维/文

昨天在鞭牛士的微信看到一篇《虎嗅们的忧虑:i黑马虎视眈眈,门户科技们准备好了稿费》。文章说道,以虎嗅为代表的科技博客的快速崛起是钻了门户的一个空子:门户们因为受制于诸多方面的限制而不太敢于表示自己的观点,而科技博客则借助于UGC的力量靠观点性文章迅速崛起。

但是最近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大批类似钛媒体、i黑马这样的科技博客开始复制虎嗅的套路,加之虎嗅对于绝大部分作者并不支付稿费,因此作者们普遍开始一稿多投,虎嗅的领先优势正被逐渐拉平。但这还没完,比钛媒体、i黑马更有实力的门户也加入了混战,他们有比科技博客更大的流量、更有影响力的平台,以及更重要的——稿费。如此一来,科技媒体们可以说陷入了一场关于争夺“作者”资源的混战。

作为一个媒体人、“作者”资源之一,我可以说是“感同身受”:这真的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现状。虎嗅领了风气之先,率先在中国模仿赫芬顿邮报模式建立了观点平台,但这种领先可能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目前整个科技媒体行业几乎都在复制它的模式。

但仔细推敲这轮复制风潮背后的动力,我们会发现大家更多的是在防守而非进攻。大家的目标并非是灭了对手,而是不让对手甩开太远和不让对手活得舒服。如果是进攻的话,那一定不是现在这个玩法。

投稿和约稿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投稿是由作者发起,媒体决定是否使用,作者弱势、媒体强势;而约稿则是由媒体发起,作者决定是否接受,媒体弱势、作者强势。作者和媒体二者之间的强弱对比决定了作者和媒体之间是约稿还是投稿的关系。

大部分的科技媒体都是明处一套、暗处一套。明处基本上都摆出接受投稿的架势,事先说明投稿不给稿费(言外之意就是我给你发出来就是瞧得起你了),你写得好了我再奖赏你几百块稿费。但是在暗处呢,他们又会去跟一些知名写手约稿,人家是每篇都有稿费的,而且价格还不低。

这种套路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暗中通过约稿方式搞定著名写手,可谓攻;明处不给绝大多数屌丝作者稿费,可谓守。前面我说到现在大家普遍复制赫芬顿邮报的模式是一种防守策略而非进攻策略,就是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哪家打破了这种“明处投稿、暗处约稿”的策略,基本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果此刻有哪家敢于跳出来,承诺说我不分贵贱,只要你稿子写得好,只要在我这里独家发表,马上就发稿费,而且写得越好稿费越高,那我估计一些家底不厚的媒体可能马上就会扛不住了。这是很简单的釜底抽薪策略,连我都想得到,我不相信其他媒体老板想不到。但没有人这么干,估计还是心疼钱吧。

那大家为啥这么心疼钱呢?这又戳到了媒体人的痛处,因为钱不好赚啊!门户的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卖流量阶段,这个盘子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会萎缩的。既然收入预期将会下降,那老板就只能打压缩成本的主意了。做资讯成本是极低的,基本上约等于编辑的工资,因为在中国这个没有版权的国度转发其他媒体的劳动成果是不用付钱的。做观点如果是免费或者成本很低的话,比如说投稿不付稿费、少量好稿付稿费,老板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你要让我花大价钱来买观点?对不起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也许正因如此,科技媒体行业的队形就显得格外整齐,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规定动作,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该达到一种“貌似竞争激烈的和平状态”了。作者资源将依旧游离在各个媒体之间,对谁也没有太高的亲密度,对谁又都比较亲密。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