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的不归路:带顺丰优选杀出重围
理应这是一个完美的闭循环模式,但该业务并没有取得如期目标,现今“E商圈”早已关闭了内地业务,收缩战线至香港。 2012年3月,顺丰上线了高端礼品平台“尊礼会”,销售各类消费卡、保健品、工艺品等,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这其实是“E商圈”的升级版,仍试图通过O2O的方式锁定高端礼品市场,然而上线不久便停止了运营,网站至今仍是“测试中”。 无论是“E商圈”还是“尊礼会”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从礼品市场切入,复制先前的成功经验,二是尝试O2O模式,但均失败,为什么? 人都有自身的盲点,哪怕他在某行业有绝对的经验、优势,而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也会茫然、跌跤。 第一,卖粽子的经验难以批量复制。卖粽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节日性的刚性需求加上送上门的配送、结款服务,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E商圈”试图在终端上架更多日常用品来增强竞争力,以发挥配送员的推销能力,但现实的竞争环境告诉我们,消费者完全可以去货物更全、价格更低的地面超市,也可以去已锁定人们购物习惯的1号店或淘宝消费,归根结底E商圈并没有给消费者足够的购买理由,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再看看高端礼品市场,很难想象顺丰和全国数万家的礼品公司争抢生意该是怎样的情景,更何况“礼品”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关系市场”,绝非搭个网站再整合些货源就算完事了,这块市场分散且杂乱,消费者更不会因为配送快而选择你的礼品。 第二,O2O模式的代价太高。如果尝试O2O,首先要有足够多的门店,如果只经营常温商品,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很难满足,会流失客户,如果增加生鲜食品,务必要建立冷链物流和配送,超市终端也要配置冷藏设备,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何况顺丰在冷链市场上的耕耘也不是很深入,尚未做好完备的战略准备,幸亏“E商圈”退守香港,否则将是一个无底洞。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