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细数中国移动一路走来,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上频频失意

发布时间:2013-04-07 17:38:3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在最为风光的时候,移动就有沦为管道的危机感。它2006年将Slogan从“移动通信专家”改为了“移动信息专家”。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电信也辉煌过,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后来互

前段时间看了《中国电信转型,十年寸寸败》,颇有感触。看着这些年移动向互联网艰难转型的风风雨雨,真心感觉遗憾。虽然现在跟一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佬比起来,移动仍是名符其实的高帅富。这家公司当年拯救过互联网、最早提出培育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投入了天量资金做了所有热门的业务,却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最辉煌时代之时,慢慢的被边缘化,最近在微信收费问题上成为众矢之的,俨然变成了网友们口诛笔伐的阻碍者。

其实,在最为风光的时候,移动就有沦为管道的危机感。它2006年将Slogan从“移动通信专家”改为了“移动信息专家”。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电信也辉煌过,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后来互联网大佬们在台上指点江山的时候,电信只是默默的做着管道、IDC这些底层基础活儿。移动不愿看到这样的景象再次发生。 于是有了很多故事。 移动梦网短暂辉煌过,在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泡沫时还救活了当年的几大门户,救活了唱片公司。但07年智能手机出来后,封闭的体系被打破,游戏规则变了,历史再一次重演。可移动不是个认命的主,什么热做什么,手机操作系统(Ophone)、微博(移动微博)、社区(139社区)、应用市场(MM)、本地生活应用(无线城市)、即时通信(飞信)、移动支付、二维码、彩云、团购……,如果到省公司一层,那看到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 可是,最终还是难逃宿命。

OPhone:缺乏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的标本

OPhone推出的时候,Android还是1.x时代,塞班也还未消失,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还未出现当前的双寡头格局。可惜,与大多数“移动式创新”一样,操作系统是由一个不知名的合作伙伴做的,说白了也就是Android1.x的优化+移动自有数据业务的捆绑,笔者在OPhone一开始就参与内部征文,当时很悲观的预言其很快会失败,结果征文还获奖,一语成谶。 笔者认为Ophone之败,在于缺少核心技术创新,又缺少去攻克核心技术的心,简单的“Android内核+外层”模式早晚被谷歌不断升级的系统整死;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终端公司、创业公司如小米的深度参与,也将Ophone逼到夹缝中;Ophone的罩门是,捆绑死了诸多用户并不喜欢的数据业务,无法给用户带去核心价值。 于是,在Android在2.x迈向3.x的时候,OPhone的内核永远的停留在了1.x。

移动微博/社区:运营能力之殇

移动微博一开始叫做139说客,也是一个起个大早没赶到集的产品。彼时新浪微博还刚刚兴起,开心网与人人网热斗正酣。移动微博产品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还有了个微博内容免费短信群发给粉丝的卖点,当然这个功能在内容尚少的时候有新意,但是内容一多之后谁也受不了,最后这个功能被迫关闭后来移动微博产品也不断升级,社交功能、社区功能、游戏功能都紧紧跟上。如果说产品有问题,那算差异化不够。但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产品功能本身就同质化严重。为何能迅速崛起,移动微博却悄无声息呢? 最大问题是缺少运营能力。微博是“自媒体+社交”双重属性的产品,新浪微博以擅长的媒体运作能力切入,其成功的把微博变成了名人、想出名的人以及想发声的人的最佳场所,这种集聚效应使得除了腾讯微博借助QQ的庞大规模稍有还手之功,其他什么网易微博,搜狐微博都无招架之力,更别说毫无内容运营能力可言的移动了。 往深层次说,移动是希望把基础通信和线上沟通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用户黏性,捆绑住客户不轻易离网,如同飞信、139邮箱一样。但是在移动现行的机制下,要跟上微博这样快速、及时的响应,实在太难,几个热点事件一下来,大家都会聚集到最快最热的地方,其他地方就门可罗雀了。 另外在特殊国情下,新浪微博还得养一群小秘书对信息进行审查。而中移动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信息审查。这是中移动的包袱。 移动微博还活着,但是越来越像各级移动的宣传窗口了。颇有苟延残喘的感觉。

无线城市:走回头路的代价

还在3G门户等为代表的WAP网站风生水起、APP才刚刚兴起的时候,移动已经意识到在手机上为客户提供丰富内容和应用是未来趋势,于是厦门、广东开始领头建设无线城市,其核心思路就是建立一个手机上网的门户,可以有生活的所有方方面面应用,2011年各省移动开始仿效,省省有门户,市市有创新,恍若当年电信在互联网之初的xx信息港。 可惜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已经是明日黄花,而无线城市连合格的门户都不算,它只不过是很多内容的拼凑而已,没有用户体验可言,而且反互联网之道而行,其运营极度分散,每个省每个市都各自为政,每个地市都是个门户,还是定位都不尽相同的门户。举个例子,如果要订旅游产品,你会到各个地市门户去找有没有旅游产品呢,还是去一个专注旅游的可以订全国的产品的应用呢? 所以,除了上上央视、上上报纸外,这样的拼凑没有给客户真正的价值,当然无线城市推广还是有杀手锏的:送话费。后来还推出了APP版本,但是其根本的定位和模式仍然停留在互联网之初,落后的代价就是被淘汰。在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期,移动再一次花了不菲的钱,连吆喝都没赚到。

MM:产品问题还是机制问题

MM其实是移动非常用心打造的产品,现在言其成功或失败为时尚早。 MM的起步很早,优势很明显,一是装机率高,所有移动定制机都预装MM,这是多少应用眼红的事情;二是彼时手机支付宝等还没出身,中移动拥有国内少有的便捷收费模式的平台:话费支付;三是有钱有实力,能够用通讯费来补贴应用购买的费用,营造开发者盈利的生态;四是下载应用流量免费,这即方便了用户,让很多应用眼红。 可是,如此多的优势也未能让MM成为应用市场主流,即便在移动内部也是这样。在最主要的Android应用下载市场方面,机锋市场、安卓市场这些创业型产品已有相当的口碑,相比之下,MM的劣势主要是产品层面,一直以来MM的使用体验都极不友好,连我以及周边的移动自家人最后都忍无可忍放弃使用了。当然深层次原因还是机制,MM的背后是多个外包公司,卓望是最主要的一个,卓望本身属于靠移动存活的企业,难以在互联网市场上竞争,再加上这种机制下高昂的沟通成本,MM要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更新节奏确实不易。更为重要的是,MM缺少生存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完善自己的动力,进而没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应用市场的模式也在受到挑战,百度手机助手、QQ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等互联网大佬正在慢慢淡化应用下载的概念,而是将应用与手机的各种管理结合一起。在经历了一阵子的新鲜之后,我的手机应用也慢慢稳定了,不会再每天都访问一次市场了,这时,单纯的应用下载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大佬们对每天的“碎片时间份额”的渴望。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