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搜索框”百度绘“云图”
晨报记者 苗夏丽 北京摄影报道 3月下旬,在北京中关村北,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那栋形似“搜索框”的百度大厦里正进行一场试验:在一个半圆形的技术展示区,凝聚着百度创业13年以来的成果;未来,这个“搜索框”及其背后的庞大云计算系统,将被移植到移动终端(比如一个4英寸或5英寸大的智能手机屏)。 要实现这张移动互联时代的“云图”,对身价超过千亿的中国搜索巨头百度和它的掌舵人李彦宏而言,除了在技术层面的努力,还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强烈的欲望。 “小黑屋”浓缩百度历史 百度大厦矗立在一片3.68公顷的土地上,毗邻联想集团。半圆形的技术展示区被百度人昵称“小黑屋”。屋内墙上有着一段话:不管你是边陲小镇的农民,还是残障人士,通过百度搜索每个人离信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还有两张电子图颇为显眼:一张记录着全国百度当日最热的搜索关键词。拜访当天,分别是这几个:落井女孩、李云迪结新欢。另一张则是中国地图,那一天在上海,一直闪烁着这样几个关键词:京东、1号店、前程无忧;而在西北的青海则是“163、网页QQ、优酷、赶集网”。对比之下,可见中国不同地区的上网差异。 在“小黑屋”一隅则揭示每一次搜索背后的秘密。百度把它叫做“框计算技术框架图”,即一个关键词如何通过语义、行为分析以及智能人机交互和海量计算,转化成开放平台所需的数据和传统搜索引擎。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百度首页搜索“天气”二字,不到1秒,结果首条显示:上海明天小雨、后天多云等。而在后台,依据这样一种“逻辑”,首先确定用户的IP地址是“上海”;再通过大数据计算,推测“天气”这个关键词其实是想问:以后几天,天气咋样?接着,权威的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的回答,会出现你的面前。 静态的“小黑屋”,展示的是百度每天源源不断的数据流动——来自138个国家,共60亿次搜索。恰恰是后者,为百度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以2012年223亿元的收入计算,每天入账收入超过6000万。 “小黑屋”何尝不是百度创业13年的缩影。 搜索巨人转身移动互联 如今回望,13年前的1999年,曾被媒体形容为是“精英大批发”的一年。那一年国庆前后,一共有25个海归回国创业。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彦宏是其中之一。彼时,这个年轻人拿着超链接技术专利,带着1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回到“村”里。这个“村”,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关村。 这一年,距离美国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庞帝首次提出“互联网”已有4年。这一年,李彦宏和好友徐勇开始创立百度,名取自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2000年一幅北大资源宾馆开会的照片显示,当时的百度员工不足10个人。最初,百度只是给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提供中文搜索服务,离开北大资源楼后,百度曾和新浪挤在一栋大厦中,共同进退。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营业收入从最初不足4亿元,一路攀升至220多亿,累计增幅接近70倍;资本市场市值从上市收入约40亿美元,最高曾超过460亿美元。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后,百度更是坐稳互联网搜索领域的老大位置。 此后,随着互联网从PC(台式电脑)向移动转型,百度突然发现,自己已然面临一个新时代。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市值接近2000亿人民币的巨无霸而言,转身已无法如同1999年那样,灵活轻快。 为此,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公司年会现场坦承:2012年可能是近些年来百度最困难、最不容易的一年,“站在这里,就像站在一个历史的分水岭”。 百度,向左还是向右? “云图”广度做完还要深度 “小黑屋中有这样一段视频:在一款手机上,点开通讯录、应用程序等,点击“备份”,智能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就和空中的一朵虚拟云建立了联系,“哪怕手机丢失或更换,你的个人内容和个性化设置永不丢失”。 这朵“虚拟云”有个专用名词:移动云。百度移动·云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说,未来设备都会移动化,用户会从上网变成在网。所有的屏幕都集中在一个屏幕上,所有数据都在“云”里。他说,数据存储只是开始,数据挖掘才是未来。 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一种说法是:百度错失了布局的最佳时间窗口。一个证明是,它缺乏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流量入口”。 目前,百度旗下已有40多款移动应用:百度浏览器、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语音助手。其中,以百度搜索框和浏览器为核心的手机客户端产品,日活跃用户超过千万;百度个人云去年9月正式开放以来,用户数已突破3000万,云存储文件总量突破10亿。 针对“流量入口”,百度加大并购力度,去年增持视频网站爱奇艺、战略投资刷机工具“卓大师”、全资收购美图工具魔图精灵。近期,又频频传出百度收购手机浏览器UC优视科技公司,以及视频网站PPS等。 2012年年底,百度55天开发完成,推出世界首个基于图像的全网人脸搜索。这个动作试图为拥有广度的百度“云图”添加一些深度,但在移动互联领域,需要做的还更多。 此时,作为掌舵人的李彦宏提出了重塑“狼性文化”。 狼性文化体现创新和重赏 事实上,“狼性文化”更像李彦宏2006年提出“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说法的一次升级。细细梳理,“狼性”说在于进取,“破产”说则在于警醒。 百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技术充满着渴求。尽管,在过去13年里,技术驱动一直是百度立身、发家的根本。几个调整可见一斑,作为百度移动战略的重要执行部门——移动·云事业部,员工从去年年初的100多人增加到超过1000人,办公地点也从百度大厦转移到不远的鹏寰国际大厦。 在这幢大厦的每个研发楼面,都有一块块很大白色写字板,几个黑色的关键词赫然在目:需求池、待开发、开发中、待测试、测试中、待发布、已完成。这些关键词的下方,贴满了红黄蓝色的便签纸。便签纸上写着一些“转码”之类的编程语言,提醒各项目的开发进度。技术人员往往开“立会”(站着开会),甚至为新升级的某项技术激烈争吵。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