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商品泛滥 天猫、京东的责任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6-11-09 04:33:5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易科技
导读:距离双11仅剩2天。就在各大电商平台为一年一度的电商促销大节摩拳擦掌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向它们身上泼了一瓢“冷水”——不久前质检总局抽检了11种电商商品,结果显示不合格
距离双11仅剩2天。就在各大电商平台为一年一度的电商促销大节摩拳擦掌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向它们身上泼了一瓢“冷水”——不久前质检总局抽检了11种电商商品,结果显示不合格率高达17.3%。这意味着,每6件电商产品中就有1件质量不过关。据悉,本次质检总局抽检了包括女士内衣、休闲服装、背提包、床上用品、电饭锅等在内的11中电商商品,重点抽查了B2C模式电商企业的自营产品。此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查了535家企业生产的571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经检验,有439家企业生产的472批次产品合格,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2.7%;检出9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3%。我们不禁要问:平时高调打击假冒伪劣的各大电商平台,为何商品的不合格率始终居高不下?商品不合格,电商平台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只审核商家,不审核商品天猫、京东成为了此次抽检的重灾区。在不合格产品所出售平台中记者注意到,天猫所占比例最大,99批次不合格产品,其占了66批次,超过了一半;其次就是京东商城,一共有16批次产品不合格;再者就是1号店,一共有9批次产品不合格。网易科技就此询问阿里相关人士,对方称,针对所有天猫商家,它们的企业资质、品牌资质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才能入驻。同时,天猫设有商家每年续签规则,所有商家的基础资质及运营表现,必须满足续签要求才能在平台上继续经营。而具体针对商品,平台自身会对商品进行不定期的“神秘抽检”,一年平均发起十余万次(编辑注:考虑到商家众多,这一总数的覆盖密度并不算大);同时,阿里也先后与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食药监等多个职能机构合作打击假冒伪劣。京东相关人士则向网易科技透露,京东会对商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食品业还需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另一方面,京东会对商家商品的品牌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比如,商标注册证、产品检验报告等。除了在入驻方面的审核标准,京东与平台商家会签订《京东开放平台卖家积分管理负责》约束条款,如果发现商家出售假冒商品,京东有权要求商家清退;同时利用大数据,设立专门的质控系统,从各个维度监控京东商品质量的功能,对高危商品进行重点监控。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