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房数据泄露”白领维权诉讼近1月仍未立案
大事件 “1·2”特大跨境网银盗窃案,本报十多个版面追踪 今年1月2日,受害人李某在浦东一家酒店内通过12306官方网站订购火车票,随后发现银行卡内3609元人民币被转入“巨人”旗下网络游戏进行充值,为此报警。 今年8月,上海警方宣布“1·2”特大跨境网银盗窃案告破。警方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并将主要嫌疑人王某从泰国曼谷押送回国,还追缴了部分涉案赃款300余万元。至此,从去年年底持续到今年年初的这场网银盗窃大案暂告段落。 此案中,被害人遍及全国几十省市,经历都是在网上交易时被人利用木马程序窃走网银内所有的钱。犯罪分子利用著名网络游戏公司“巨人网络”旗下游戏,通过为游戏账号充值的方法转移资金。 在接到线索后,本报持续跟踪,先后做了十多个版面的报道。警方提示,市民可分设两张银行卡,一张用作主要银行卡(如工资卡),一张专门用于网购。在用于网购的银行卡中,不要存放太多的钱,以降低风险。 央视3·15曝光安卓应用盗用户信息 今年央视“3·15晚会”援引复旦大学的研究结果称,国内58%的安卓应用存在私自获取用户信息行为。对于安卓这样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开发者可以申请获得对通讯录等功能进行修改的权限。安卓的开源性也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使得市场上的安卓App鱼龙混杂。与苹果的iOS系统相比,安卓更没有类似“App Store”这样统一严格的App上架把关机制,这让恶意应用有了可乘之机。 报道中,复旦大学对300多款安卓应用软件进行研究,称80%多的应用涉嫌私自获取用户信息。报道中提到的应用包括高德软件、大众点评和重庆小面等。报道称,大多数安卓软件开发企业和移动互联网开发公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位置、通讯录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自己服务器,甚至是不明的第三方单位。 报道援引专家建议称,用户尽量不要在手机上使用有网银功能的软件,不要把通讯录写得太详细,并时刻注意自己通话费的账单,发现异样应提高警惕。 美国“棱镜门”事件曝光“监听计划” 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 《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表明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通话记录。过去六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2013年7月1日晚,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政治庇护。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 2000万开房信息被泄露,网上疯狂下载 今年10月,一份名为“2000万开房数据”的资料被网友疯狂下载。2000万条数据大范围泄露,显示2000万个受害人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年月日、手机号及注册邮箱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所谓“2000万开房信息”资料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容量1.7G的2000万条数据基本指向2000万个实实在在的个人,每人1条。此外,还有一个容量7G的资料文件,内容更详尽,会有某人在某酒店几年里的所有开房记录,故数据量更大。 “这些资料刚外泄时,就被下载22万多次,已经很难衡量。”据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张威介绍,现在网上有400多个种子提供下载。资料泄露呈几何级发展,传播范围已很难预估。记者注意到,在网上,还有网友根据2000万开房数据做了统计,从开房人的地域、年龄、星座、姓氏等角度分析,将此事当成调侃素材。“网友用来调侃,不法分子就用来做其他事情。”张威担心地说,“这些数据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太精确,肯定会被加以分析利用。 业内声音 “信息安全可轻易毁 灭爱情和家庭” 个人是企业、社会的最小单位,万丈高楼平地起,个人信息的基本保障如果无法实现,就像是根基不稳的大厦。“高中女生被疑偷窃遭人肉搜索跳楼身亡”,生命在信息安全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女子网查未婚夫开房记录开房史逼停婚事”,个人信息安全轻易就可以毁灭我们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 个人信息泄露维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确实荆棘载途,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放之任之,更不能气馁,我们必须提升自身能力,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肩负我们的历史使命,监督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实施成效、推动完善国家政策法规建设,汇聚正能量以迎接新时期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王金龙 信息时代不该是全民 在互联网上“裸奔”时代 “美国的精确打击武器之所以无往不利,是因为对打击目标的坐标进行了精准定位,当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不法人员开始依靠挖掘个人信息对普通民众进行精准定位,实施精确的犯罪活动, 信息时代,不应该是全民在互联网上裸奔的时代。没有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什么云计算、物联网,什么大数据,所有新兴技术都是忽悠,所有前沿科技就是扯淡,保护个人信息,保卫底裤,争取公民权益,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中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张威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