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潜行:你不知道的腾讯媒体帝国
生。死。腾讯。互联网三大无解命题。曾经有人在网上如此感慨,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腾讯就如你与生俱来的宿命一样,躲无可躲。或用户,或对手,或即将对手,腾讯无所不在无所不为,而你则毫无还手之力。 于是,有很多段子,用来形容和腾讯生于一个时代的无奈和悲情。而现如今,这些无奈则更加悲剧,因为即使你想诉说,也已经被注定无处可诉。 在过去三年间,凭借来自游戏等业务积淀的庞大经济实力,腾讯以腾讯总裁办公室为核心调度部门,或收购,或参股,或广告投入,直接和间接的拥有了超过30家媒体集团的股份,可以直接影响超过100家中国媒体,其触角所及之处,报纸、网站、新媒体甚至是媒介采购公司纷纷被纳入旗下,强势如财新传媒、成都商报,区域网站如河南、江苏等地方新闻门户无一不被腾讯拿下,更重要的是,腾讯倚重本身的新闻门户以及来自QQ的庞大营收和导流能力,为上述业务板块直接输血,最终低调造就一个庞大的“腾讯传媒帝国”。 以至于有媒体从业人士笑称,在近期的诸多事件中,作为最高指挥机构的腾讯总裁办宛如“中国传媒总编辑”,由此发出的每一条指令,作用于腾讯系媒体,辐射至中国绝大多数的传媒终端,并通过QQ弹窗再次强化新闻引导,从而左右用户认知。 这是中国传媒市场化20余年来从未有人能够达到之大格局。通过资金、流量以及外置资源,腾讯成功利用中国传媒业转型之困大肆进军,最终构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腾讯在公众传播上的能力已经超越了简单互联网商业范畴,而已经部分拥有了决定公众事务传播走向的能力。 这是一个无比完美的商业布局,腾讯以资金开道、资源辅助进入传播通道,成功拥有了控制并设定公众议题的能力----进则以此左右公众话题,退则以此换取商业利益----即便在媒体高度市场的美国,亦没有商业集团可以达到如此之高度。 而更重要的是,腾讯以此构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传播体系,使其在商业上的事实垄断行为彻底洗白,并导致其竞争对手或潜在对手的产品和市场被污名化,使中国互联网成功的被禁锢为一家之言或一个体系之言。 而最新的迹象显示,已经拥有超过六亿用户的微信平台亦已经被列入腾讯传媒兵团之列,数以百万的公共账号,正在被腾讯通过后台或市场行为有序收编,而在其中,超过万计的亟需实现商业化的自媒体公众账号,更是已经被腾讯列入新的传播控制通道,或直接出马,或间接呼应,成为新型的公众议题传播通道,在牟利的同时,为腾讯的商业行为保驾护航。 这并非危言耸听。腾讯内部人士曾经以此形容,腾讯的通道无比简单----当你的流量和影响力需要通过腾讯平台来实现时,你将无可选择----而更重要的是,对于某些试图依靠所谓新闻稿件牟利的机构和个人而言,腾讯为其创造了一个无风险牟利通道。 有自媒体人尝试过上述通道,结论是“无懈可击”-----腾讯利用自身的新闻平台签约了大量的“专栏作者”,其专栏作者往往也是微信自媒体公共账号的实际运营人,其稿件可以实现微信公共账号和腾讯网站专栏的双向落地-----在此环节之中,腾讯以其专栏文章稿费的名义合法合规发放报酬,从而实现攻击竞争对手而又无任何法律风险的皆大欢喜之结果。而上述文章更通过腾讯控制或参股的新闻平台四处发散,全面覆盖。甚至在某些特殊时刻,可以直达超过20亿用户的QQ新闻弹窗,更会为之添砖加瓦。 “但凡赞美腾讯,攻击腾讯对手的稿件,无需花费太多力气,即可以实现全国落地覆盖”,一位局中人如此表示。 而这种行为亦可以从最近的诸多案例中看出端倪,自三年前和360战火燃起之后,腾讯四处树敌,并开始针对全体互联网征讨------和360法庭交锋,和阿里系在微博上口水战,携周边网站大战百度-----以至于上述公司在面对腾讯攻击之时,无一不叫苦不迭,360和阿里更是直斥腾讯“滥用媒体暴力,掌控媒体”---然而因为腾讯布局实在太大,以至于上述言论无论在平面上还是网络上,均无实际效果。而在普通用户看开,皆是一片腾讯阳光昭昭之心。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