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印象笔记谷懿:在中国市场推出“院校版”

发布时间:2013-08-14 04:07:1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谷懿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印象笔记在中国市场推出“院校版”。

腾讯科技讯 8月13日消息,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谷懿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印象笔记在中国市场推出“院校版”。

谷懿表示,希望能够为全国所有的院校,包括8300所中学,还有27万所小学们一起提供服务,帮助师生们打造“第二大脑”。

谷懿介绍,印象笔记院校版的功能包括每月每人4G的上传流量,可以上传到个人笔记本里面。可以在所有的印象笔记客户端和网页上面共享资料。同时随时随地记下课堂的版书、笔记,拍张照片、录音。此外,院校版有师生专属的笔记本,用户不用花时间去借笔记或翻书,直接把考试要点放在里面,师长可以在里面答疑解惑。

据介绍,印象笔记院校版的价格为15元/月,有一个EDU.CN的邮箱才能申请该项服务。

2013互联网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科技作为本届互联网大会的官方战略合作门户和官方指定合作新闻中心,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和图文直播。并特设立2个现场专访间,力邀业界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现状,指点未来趋势。

作为大会官方微博合作伙伴,腾讯微博(http://t.qq.com/)上发起了#向CEO提问#的活动,所有网友都可以提前向您关注的互联网行业CEO提问。其中部分问题将被选中,在互联网大会现场提出,并得到嘉宾的正面解答。

以下为谷懿演讲实录:

谷懿:大家好,我是印象笔记的谷懿。今天好像时间有点拖,所以看到这么多人还在现场,我觉得非常感动,谢谢大家留这么长时间,至少有机会听我讲一讲。

之前先做一个小小的互动,然后我们应该是有比较有意思的小礼品给大家。下面有人跟我交换名片,问我印象笔记什么时候来中国的,因为我们是一家美国硅谷的公司。现场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是在中国发布服务的?要答到年月日,印象笔记是什么时候?根本就看不到。谢谢。是我们三个月的高级账户送给你,谢谢,所以跟大家做一个互动,希望大家可以更加振作一点。

我们是去年5月10日在北京发布的,然后我们是一家跨平台的应用,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是很遗憾,好像今天跟视频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我们是帮助人去记录,帮助人去记忆的工具。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对知识的传递以及知识的记录、知识的共享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对知识的生生不息又是怎么理解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伯拉图,伯拉图曾经在他的著作《理想国》里面写到,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大家想一想从你出生然后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所有的教育都是全部以获取知识为名的。但是到亿现在你回忆一下,在你过去所有的教育里面你真正学到的是什么?你真正记住的又是什么?同时你有没有获得知识这样种所有能力里面最最重要的一个力量。我可以给大家分享几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好像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好像到现在在脑海里面经常浮现、忘不掉,有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是我初中的时候,当时是语文考试,考试里的题是请读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填空,这个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我特别记得我答的是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就是从中国到外国的意思,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按照这个顺序写的。这个时候老师说不对,答案应该是古今中外,你这个字不一样。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和古今中外到底有区别。我觉得这并不是我获取的知识,同时我觉得死记硬背并不是获取知识最佳的方式。

第二个小故事是高中的时候。我当时特别记得对科幻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时买了很多书,包括科幻小说和各类的科幻题材的东西去看,还兴趣重重跑去报名,但是说不能上,你最好先学好数学,数学是考试里面考的。我认为只是被动地去应付一个考试也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的方式。

第三个小故事,我觉得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大学的时候,在我们大学里面的成绩单里面有一项是德育,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和我一样曾经有过同样的名字,叫德育分。其中一项是宿舍分,就是宿舍的整洁程度,很遗憾去检查的那一天我的宿舍床上有几件衣服,所以是零,整整一年没有奖学金。但是现在想想摆几件衣服都没有那么重要,完全没有必要去沮丧。

我觉得真正地对名次的追逐或榜单,不应该是我们在教育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是这些是我之前经历过的,我相信也发生在在座很多人身上面。现在可能同时也发生在很多的人身上,这就是传统教育经常会提到的,就是会鼓励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第一是死记硬背。就是你必须要把很多东西背得一字不差才能拿到所谓的分数,才能得到老师的承认。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背这些东西。

第二个是应付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的科目都是科学规定考的,但是是不是你的兴趣,值不值得花你在青春期80%的时间去应付考试。

第三是追逐名词。我们很多时候说跟同学到底比较谁得分高一点,但是这并不是真正能够承认到你获没获取到知识,你有没有学到东西,这张榜单能不能够承认到价值。我觉得这个是现在经历或正在经历中获取知识的传统误区所在。而对于我们很多自己的认为和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其实曾经证明过的是人类获取知识最佳的方式是在自己的回忆里面,在自己的记忆里面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方面你要自己有先天积累的知识,这部分是你已经记下来的,你能够回忆起来的。而另外一方面,当你接触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一段新知识的时候,你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把之前的记忆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发现哪些才是里真正应该去获取的知识。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真正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应该是第一温故知新,也就是说你曾经学过的去经常复习,发现被你漏掉的或者现在可以领会到的新东西。举个例子我曾经几年前在商学院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讲很多管理的案例,我曾经有一个商学院的教授,非常上年纪的老教授和我们说。你看你们现在都记笔记,每个人桌上有电脑或iPad,然后在记,把笔记都记下来。你们一定要记住记下这些笔记可能会非常有用,但是可能现在并不能够意识到,可能等你们在商学院毕业之后,或者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你真的成为了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或者非常重要一部分的时候,你回头翻这些笔记会发现你在那个时候的理解一定是远远高于现在的理解,这就是所谓温故知新非常好的体现方式,这也是我现在在开始毕业五年、十年之后才开始慢慢领会到的东西,我会回头去读我当时在商学院学到的案例,学到的那些当时的前辈们或学长们真正为什么去做出那么多决策的原因。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