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致“弄丢的青春”:网友评说您的青春很牛气
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于4月25日下午在微博说:听说《致青春》要公映了,期待得抓狂。一则这是小燕子赵薇导演的处女作;二则这片子有些场景是在巨人园区拍的,我想看看电影里的巨人办公楼。顺便发一张大嘴巴青春老照片,致我弄丢的青春。 史玉柱年轻时的照片 史玉柱说这些话很是应景,一则是赵薇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今天(4月26日)上映,二是因为在粉丝面前一直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史玉柱在前段时间宣布退休了。 4月9日在巨人网络新产品《仙侠世界》内测发布会上,史玉柱正式宣布,将于4月19日《仙侠世界》内测之日辞去CEO职务,留任董事长一职。他说:“一年后,巨人将不再有我的烙印。”事实上史玉柱在巨人早已不负责具体事务,退休并不影响巨人的运行。 作为中国企业界知名的“创一代”,史玉柱一直是商界关注的话题人物。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对于“巨人”史玉柱在微博上的感慨,“致我弄丢的青春”,有粉丝表示,“史总,您的青春很牛气。” 用“牛气”来形容史玉柱的青春,一点不为过。年轻时的史玉柱经历了“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的荣耀,也经历了“巨人”的覆灭和炼狱。 小编想说的是,史总,您的青春没有消失,它已经成为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非常浓烈的一笔。(文/张安然) 延伸阅读:巨人的“炼狱”:巨人集团覆灭 1992年,一家知名媒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城市的万名青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写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结果,第一名是比尔·盖茨,第二名则是史玉柱。 1989年7月,一位名叫史玉柱的安徽青年孤独地站在深圳宽敞而脏乱的大街上。 此时史玉柱的行囊中,只有东挪西借的4000元以及他耗费9个月心血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史玉柱长得瘦高文弱,一眼望去便是一副南方书生的模样。可是他却有着超出寻常的惊人的豪赌天性,这种天性在他日后的创业历程中将一再展现。在初到深圳的那几天,他就作出了一生中的第一个豪赌决定。他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提出要登一个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惟一的要求是先发广告后付钱。“如果广告没有效果,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广告费,然后只好逃之夭夭夭。”事后,他这样说。 13天后,他的银行账号里收到了三笔总共15820元的汇款。两个月后,他赚进了10万元。这是他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他把这笔钱又一股脑全部投进了广告。4个月后,他成了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 1990年1月,史玉柱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除了每星期下一次楼买方便面,他在计算机前呆了整整150个日日夜夜。这次他拿出来的是M-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列产品。当他昏天黑地地走出那间脏乱的学生公寓的时候,他发现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已不翼而飞,数月未见的妻子也不知去向。可是,他却站在了一个新的事业起点上。他从深圳来到珠海,给自己的新技术公司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巨人”。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 就在“巨人”诞生不久,他的豪赌天性再次让他作出了一个让所有部下都反对的决定: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可以免费来珠海参加“巨人”的销售会。一时间200多位经销商从天南地北齐聚珠海,史玉柱以数十万元的代价,闹腾腾地编织起了一张当时中国电脑行业最大的连锁销售网络。第二年,“巨人”的汉卡销量一跃而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公司获纯利1000多万元。 从1992年开始,“巨人”已赫然成为了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史玉柱也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 1992年,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元,流动资金约数百万元。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这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巨人”视察。当他被引到巨人大厦工地参观的时候,四周一盼顾,便兴致十分高昂地对史玉柱说,这座楼的位置很好,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点?就是这句话,让史玉柱改变了主意。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后来又定为70层。 巨人大厦是最早在香港市场上出售楼花的大陆楼盘之一。挟着巨人集团的赫赫名声及强有力的推销攻势,巨人大厦的楼花在香港卖得十分火,1平方米居然卖了1万多港币,加上在大陆的销售,史玉柱一下子圈进了1.2亿元。 1993年,在楼花销售中大尝甜头的史玉柱发现,做电脑实在太辛苦。迅猛成长中的国内市场有太多的暴利行业在诱惑着他。很快,具有商人特质的他选中了当时最为火爆的保健品行业。 从此,史玉柱走上了一条多线开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之路。他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和海外八大方面军,其中30多家独立分公司改变为军、师,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史玉柱想通过这样的“军事化”运作,从保健品市场上杀开一条血路。到了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巨人”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30个新品的广告,减肥、健脑、强肾、醒目、开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摆出一副广种薄收的架式。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史上广告密集度最高的一次产品推广活动。 一时间,暴风雨般的广告、新闻炸弹疯狂地倾泻而下,数千名年轻而狂热的营销人员分赴各大市场,“巨人”的系列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全国50万家商场的柜台上。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家发展到了创记录的228家,人员从200骤增到2000。据统计,在巅峰时期,为巨人集团加工、配套的工厂达到了150家。这时,史玉柱的豪赌个性和急功近利毕露无遗。正如他的一位部下所言,“这位年轻的知识才俊显然对民众智力极度蔑视而对广告攻势有着过度的自信”。日后人们才知道,当时一篇被巨人广为散发的为保健品“鲨鱼软骨”而作的宣传文案《鲨鱼不患癌》,其署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袁彬博士,而实际上却是出自一个对保健品一无所知的外语系学生之手。其他的保健品文案甚至病例等等,也大多由名牌高校新闻或中文系的才子才女们杜撰而成。更让人惊讶的是,巨人的保健品研制部经理竟是由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兼任的。史玉柱想要“请人民作证”的保健品战役的中坚力量其实不是科研人员,而是一些靠想象力和文字功底吃饭的书生。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