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聘网肖恒:用10万关键词匹配职位 到场面试率90%
◆ 铅笔道记者表示,照片没有本人帅哦~ 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语 在日本品川火车站,一位40多岁的男人从眼镜店走出来,两手空空,走出10多米后,门口跟出来一个年轻的服务生,对着背影做了一个90度的鞠躬。 几年过去,肖恒对这个画面念念不忘。“日本人的服务意识令我感动。” 他把这种感触用于创业之中。2013年底,创立“内聘网”时,他面临选择,是做一个流量型平台,还是服务型平台?结合自己在日本的经历,他决定先着重做招聘服务。 ◆ 产品截图 随后两年间,他摸索出了一套知识图谱+智能匹配的招聘方式,提炼出雇主与求职者需求的关键词,通过系统和人工筛选,向企业主动推荐求职者,并提供后续安排面试等服务。目前,“内聘网”的知识图谱包括了约10万个关键词。 近期,肖恒将重心向规模化销售倾斜。至今,依靠口碑传播,平台签约的付费用户近100家,已服务的案例中,简历满意度在80%以上,到场面试率为90%,Offer获得率为50%。“平均每两次面试就能产生一份Offer。” 两年间,肖恒共获得4笔融资,投资方包括老鹰基金、清控科创等。 在一片血色的招聘行业里,肖恒很低调,但他说自己并不慌张。“现阶段不适合大规模地砸户外广告。其实招聘的服务一旦做好,去抢流量就轻而易举了。求职者对招聘平台没有忠诚度,只看效果。” 注: 肖恒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不能做成猎头公司 从日本做人力派遣公司回国后,在别人看来颜值高,可以靠脸吃饭的肖恒一直不断折腾,做了一年多的职业社交项目以失败告终。期间,他靠在外工作养活团队,做过模特的漂亮老婆正准备生宝宝,他无暇照顾,送回了老家。 肖恒复盘反思,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痛点还是找工作。于是,他回到原点,从招聘入手做产品。 他分析市场上做招聘的两种主流做法:一种是流量型产品,“花大资金做推广(铺广告),最终的招聘效果要看概率。”另一种是服务型产品,主要看入职效果,例如猎头公司。 然而,猎头服务虽然做得好,但是无法规模化。“很多简历都是买来的,往往人都不在求职期,就像一池死水。” ◆ 小伙伴们在团建 肖恒不想做一个纯玩流量的平台,打算先用服务做出质量(类猎头),然后引进活水,再把量做大。“团队本身的服务基因比较重,我的技术合伙人在日本待了四年,产品经理待了一年,服务合伙人有12年的招聘服务经验。” 他决定全职投入新项目“内聘网”,但此时肖恒已经捉襟见肘,公司注册后账户加起来不到3000元。 无奈,他经朋友介绍决定到众筹平台上去试一试。“我是北大研究生毕业,此前在日本做人力派遣,后来做职业社交创业失败,现在还想做人力资源相关的创业……”肖恒给上面100多个投资人发了站内信,无一回音。 在2014年年初的某个晚上,突然接到一位投资人的短信,“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骗子,如果你的背景是真的,我就支持你一把。”不久,肖恒收到了第一笔投资,金额不大,却令他欣喜若狂。“那是救命钱,比后面融资几百万还激动。” 挺过难关,平台于2014年3月上线。最初的模式与普通招聘网站类似,求职者可自行投递简历。此外,他们提供类似猎头服务,个人求职者可勾选是否愿意被推荐。工作人员人工对愿意被推荐的简历进行删选,之后完成推荐,企业满意后安排面试。 由于上一个项目的积累,初期吸引了一些雇主与求职者。但肖恒很迷茫,“一定不能做成猎头公司”,那服务要怎么做?他没有答案。更严峻的是,账上资金紧张,他想到或许可以求助校友。 5月,在北大1898咖啡馆,肖恒搞了一场“内聘网的发展方向”小沙龙,在场有20多位北大毕业的创业者。肖恒说自己想做规模化招聘服务,能不能先做浅层一点,保证到场面试率。“比如,只要求职者答应到场面试,就向企业收费100块。” 他当场未听到一句赞成声,20多个人全部否定。“你要做服务,就要做到最终的入职效果,而不是过程中的效果。”不少人建议道。 肖恒心灰意冷。本以为能得到校友圈的认可,拿些融资,听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后,他没好意思开口。 机缘巧合,他再一次进入该众筹平台的一个投资人微信群,里面有100多个投资人。肖恒连续三天刷屏在群里讲项目,从而顺利完成了种子轮融资。就在种子轮融资意向敲定的第二个月,公司现金流断了。“创业几年,那是唯一一次感到绝望。” 知识图谱与智能匹配 那时,内部已经探索用数据去筛选简历,智能匹配简历与职位。“联想到搜索领域,比如搜索姚明,旁边会出现他的老婆、前NBA同事等人物信息,其背后是一张人物关系图谱。我在想,求职关系背后能不能也有这么一张知识图谱?” 匹配的前提,要通过雇主和求职者的需求提炼关键词。 对于求职者,通过简历可提取其所属行业、薪资、职位等信息。若求职者绑定了社交账号,平台可获取更多的社交数据,同时评估他背后的人脉价值。“人脉比较广的人,会优先推荐BD、市场类工作。” 雇主端则相对复杂。首先,通常企业招人的要求有近10条:积极向上、懂C语言,懂运营、懂产品、懂管理团队等,他们希望能招到全才。“但是一方面全才的比例太小了,另外企业也并非真正需要全才,往往是满足几个核心要求就可以了。”于是,肖恒要求服务部门配合企业HR,一起精炼三条核心要求。 其次,梳理挖掘企业亮点。“我一个师兄的公司去年拿了一笔大额融资,公司在鸟巢旁边的下沉花园里,内部还设有氧吧。他很低调,这些没有对外公布过,但都是吸引求职者的重要信息。”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