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浪潮上的手机百度5.0:携“卡片”来袭

发布时间:2014-01-04 23:15:55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站长网
导读:无论是百度的“信息入口”,还是腾讯的“关系入口”,或是阿里的“商务入口”,它们站在上游得到了高屋建瓴的机会,足以游刃有余的顺应需求、植入利益。 浪潮上的手机百度5

2007年,百度将品牌Slogan(包括网站title)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改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百度在品牌宣传上神来之笔,也正是在2007年,凭借在搜索引擎市场的稳固表现,按照营收计算,百度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在线广告平台,而后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从概念来说,类似搜狗所谓的“三级火箭”,只是在巨头林立的环境里夹缝求生,所找到的救命稻草。以BAT的立场,它们都以抢占入口为首要目标,一旦构建了独立的生态体系,就可以完全抛弃“用大火箭捎带小火箭”的玩法,而是驶出航空母舰的集群,用航线规划瓜分资源的行动,最终形成类似“葡萄藤”的链条。

无论是百度的“信息入口”,还是腾讯的“关系入口”,或是阿里的“商务入口”,它们站在上游得到了高屋建瓴的机会,足以游刃有余的顺应需求、植入利益。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并非是替代方案无法存在,而是洗牌的成本高得无法计算,使用百度搜索、通过QQ社交、访问淘宝购物已经脱离了需要用理由来说服用户的阶段,转而充当者用户的“默认选项”。

但是,如果坐而论道的理论永远正确,那么也不会有吴军在《浪潮之巅》里的总结了: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当浪潮交替期,便会涌现新的窗口机遇,能否看清并赶上下一波浪潮,是决定大公司未来成败的关键要素。

BAT的历史尺度太小——都是不到二十年历史的公司,连进入《基业长青》的资格都未取到,仅将视角局限在它们在短数十年间的扩张和缠斗,无疑是在小觑浪潮的力量。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到了2013年,李彦宏出来说他后悔“一直抵制在移动互联网做太多的事情”,马化腾出来自省“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连马云都在退休之后还不忘“围攻光明顶”,压着阿里几万票人疯了一样推移动客户端产品。

是的,浪潮来了,就在此时此刻,公众和行业将其命名为“移动互联网”,仿佛它与“PC互联网”同父异母双轨齐进的关系,但是Google在七年前公开推出Android——没错,又是在2007年——已经宣告了这起浪潮并不温柔,它的破坏性之高,使巨头如Google者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幻想“在手机上延续或者复制一个搜索引擎”,而是选择放弃所有PC端的优势,从无到有的费力开荒。

回到2007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精准的定义了PC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只要能够找到搜索框和按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找到任何信息,搜索引擎的黄金时代正在展开,相对稍高的市场进入门槛也使百度高枕无忧的开始了市值攀升之旅,大概是由于Google当时尚未退出中国,其在大洋彼岸操弄手机操作系统的消息并未引起百度乃至全球行业的注意,只有乔布斯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在苹果的内部会议上对着高管发出赌咒,如果他有核弹发射器,一定不惜发射核弹去摧毁Google。同样是在这一年,《加勒比海盗3》上映,为了一张可以通往世界尽头的地图,海盗船长们大打出手,无人愿意共享秘密,独占地图成为各自心照不宣的共识。

不过,站在今天回望2007年的百度,很难说它就无所作为——事实上,这一年百度无线搜索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流量增长了6倍,已经对内形成了因趋势而起的压力,以Wap站点的形式,百度将搜索、贴吧、知道等功能性产品与手机终端厂商、运营商做了相当积极的合作和捆绑,意图复制渠道致胜的策略。

只是在那个时候,没人能够预料得到浏览器这一PC时代的标配产品会在未来的移动时代趋于式微,即使用户产生搜索需求,他也不一定只有选择打开浏览器才可以找到搜索框。

所以,如果我们跳过这中间的七年时间,去接受一个事实,即手机百度客户端刚刚突破了4亿用户的规模,并且百度在移动端还拥有了另外13个用户量过亿的APP,似乎就给人一种错觉: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进军好像开了外挂,昨日的聚光灯还皆数打在微信等明星产品身上,今天就突然发现百度放出了藏匿已久的巨兽,无中生有的速度令人讶异。

2014年新年之际,手机百度发布了其备具创新和颠覆性的版本。按照其官方说法——引领下一代手机搜索。手机百度5.0的最大特色,是对移动场景下的搜索行为的颠覆性定义——显然,如果只是搜索,为用户匹配一个独立App的动机是极其有限的,作为一个在PC端上被高频访问的搜索引擎,百度不愿在移动端降低被使用的频率,所以手机百度5.0强化了“卡片设计”,利用百度在信息分发层的数据处理,用户可以订制包括“小说追新”、“影视追剧”等栏目在内的消息,并整合到统一的功能入口中。简而言之,手机百度5.0希望淡化用户“关键词+搜索”的传统习惯,用“挑选=搜索”的体验来适配碎片化的移动场景。

同微信一样,手机百度的目标也是“容器”而非“工具”,既然App化不可避免(承认更上游的操作系统被苹果和Google把持),那么超级App就是红海中的诺亚方舟,是巨头重新拾取入口的唯一方向。

所谓超级App,就是当用户发出请求时,这个“容器”就能迅速匹配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微信的“公众帐号”和手机百度的“卡片”,都是授人以渔的先见之明,前者极大的扩充了用户的社交时间(想想吧,你在阅读公众帐号的更新时,哪是在做什么社交),后者则极力丰富着搜索的含义(你不止是在输入的关键词时才想要搜索,一切基于移动端的发现都在泛搜索的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会感到意外——当我们可以在“社交产品”微信里读完一整部好书、当我们可以在“搜索产品”手机百度里挑到一家藏在巷尾的咖啡店。

从无视浪潮,到追逐浪潮,再到赶上浪潮,百度的这番逆袭历程如果放在李彦宏或是李明远未来的自传中,想必会有太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和剧情。但是,我更注意的是手机百度的团队,这是一个规模在百人左右的团队,甚至都不在百度大厦工作(工作地点在附近的鹏寰大厦),是他们在今年8月李彦宏启动百度“轻应用”战略后负责实现集团设想,在3个月的时间里为手机百度拿到了1亿名新用户,并让手机百度在迭代到5.0版本后正式跻身百度移动互联网舰队的“轴心”。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