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科技:跟周鸿祎屌丝聊会儿天
程苓峰:看了你的公开信。里面提到“360老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但实际上很多事是利己的。比如战百度,360搜索就自然更能生长。战小米,360特供机就自然获得关注。打流氓软件,360安全就相应崛起。 周鸿祎:德鲁克说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赚钱不惜给社会制造问题。另一种是通过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每个社会问题就是一个商业机会。如果你想把生意做大做久,那就去解决问题。通过制造问题来赚钱是投机,不长久。 有人说你怎么老惹事?用媒体的话说,总处在风口浪尖。但我希望大家在讨论360之前,先有个基本认识,360到底是为社会制造了问题,还是解决了问题。360做免费安全,没向用户收一分钱再解决了流氓软件。推so.com,放弃医疗广告收入,用户一步到位获取有价值的医疗信息。都是在解决不负责任的企业制造的问题。 企业的目的就是要赚钱,否认这个就是虚伪的。但利己的前提是利他,利他就是利于用户。我们做了一些事,一开始不是奔着钱去的,而是为解决问题,但把人得罪了。对我来说,这就是损人不利己。 程苓峰:你干过纯粹的损人不利己的事吗。 周鸿祎:大学一年级时,有高年级学生常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这蹭饭吃,那同学不敢怒也不敢言。我知道以后,等那大个子再来,就冲上去推了他一下,说他无耻,让他滚开,结果被揍了一顿。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算不算损人不利己? 程苓峰:那个师兄的做法是合规则的,蹭饭是你情我愿。但你推人骂人,就不合规则。人家合规则不合情,你合情不合规则。这是你的麻烦所在。 周鸿祎:你这么理解不对。规则的目的是保证“Fair Play”,否则就要改变。 你说蹭饭是你情我愿?那是那个同学表面上装出来的。如果说那是规则的话,那也是高年级、大块头们制定的规则,骨子里是不公平的。这玩意儿就像国家竞争,各有各的国际法,想要公平,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增长自己的实力,光靠法律没用。邓小平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同样适用于互联网。 巨头抄小公司的产品,小公司都忍气吞声。这是不公平的,但在目前法律却是合法的。2010年腾讯模仿360并大规模捆绑,360要想活下去,唯一办法就是用产品遏制,做QQ保镖过滤你的广告。代价是我们输了官司,但受益的是整个行业。长期看这对腾讯也不是坏事。 程苓峰:你的公开信里提到,“即使被人按在地上狂揍,也能再站起来吐口唾沫说不”。你一直是如此个性吗。 周鸿祎:我有个朋友,他给我讲小时候的事,我印象很深。他上课说话,被老师罚站,看到下面同学嘲笑的眼神。他觉得这是一种羞辱,心里就埋下阴影。西方的老师是不会这样的。我这个朋友因此痛恨中国教育体系,移民去了新加坡,在当地小有成就。 但我跟他不一样。我小时候罚站是家常便饭。我就做鬼脸,逗全班同学笑。越是有嘲笑,我就偏要逗他们笑。老师没办法,只好让我出去站。出去了我就满学校跑,下课再回来。老师拿我没办法。我忍受力强。 那个体系没伤害到我,我能搞定它。 程苓峰:你算真实。但是个“坏”学生。 周鸿祎:有次上课做鬼脸。老师甩粉笔头砸到我头上。我觉得人人平等。也捡个粉笔头砸到老师身上。他冲过来用教鞭打我,教鞭都打断了。你会因此断定我是个坏学生吗? 我不喜欢班干部。觉得他们“装”,看不惯。有个人被选成副班长,我就是忍不住,讥讽他。打了一架,我脸都被挖烂了。老师停我的课。我就每天背着书包出门假装去上学,在街上晃。最后有其他老师说情,我才又回去。 但我学习一直是最好。老师却不喜欢我。那时学生分两拨。一拨是学习好、守规矩。老师喜欢。一拨是学习不好、不规矩。老师不喜欢。但我哪一拨都不是,学习好但惹麻烦最多。 那是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那还是一个只有黑白电影、电影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两种角色的时代。我这种人显然是一个“有点精神分裂”的。 程苓峰:这个点是你在公开信想说的。蔑视权威。蔑视不理解的那些“规矩”。 周鸿祎:我初中加入文学社。可我写作文跟别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别人描写生活美好,“歌功颂德”。我写文章就是为了自己欢喜。我写过篇小说,把语文老师骂了一顿。后来就被文学社开除了。 我喜欢抢答比赛。脑筋急转弯那种。一个人胃疼却去眼科,为什么。因为他是眼科医生。一个人只拿着一个皮球又要拿几个鸡蛋,怎么拿。把皮球放气,成了瘪的一层皮,就用来盛鸡蛋。 这种逆向思维小时候就种下了,后来就用来做企业和打战。 程苓峰:你为什么非要写文章骂老师呢。你确实是个trouble maker。 周鸿祎:从小就是trouble maker。比如刚才提到的,帮同学教训那个蹭饭吃的师兄,还被打了。我当然不服气,又找了几个老乡把那家伙堵住,吓唬了一顿。再后来那家伙因为偷窃被学校开除了。 不过这下就让我出名了。我挨了警告处分,全校通报。一下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他们看我的眼光都很异样。 程苓峰:你退缩了吗。 周鸿祎:没有。92年到上海实习。有个同学逛服装街,光看不买。人家看他是乡下人,扯起皮来打了一耳光。同学跑回来给我说。我就在宿舍里纠集了十个人去“报仇”。书包里塞了碎砖头,走到当时的服装一条街。我当时觉得上海人文质彬彬的,教训一下没问题。 那是改革开放头几年,摆摊卖服装的个体户都被瞧不起,多是刑满释放,“山上下来的”。我们刚进去就感觉不对劲。都是五大三粗青风黑脸的。我们刚一开口说话,摊主就冲出来。整个街的人都动起来,我们这伙学生被打得四处乱窜。 我就是看不惯现实,却不是圣雄甘地那种“非暴力不合作”。偏要强出头,以暴制暴。 程苓峰:你有没有把“个性”用到学习上。而不只是打抱不平。 周鸿祎:我很喜欢计算机。大学里机时很紧张,每人每周20个小时。我就天天蹲在机房门口,看哪个位子空着就窜进去。后来到了晚上我就和两个同学藏在机房里,等锁门了就在机房里呆一晚上。天亮了从天窗爬出去回宿舍睡觉。昼伏夜出。看宿舍的老太太觉得我们这帮人“不正常”。 后来学校机房丢了配件。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周鸿祎”一伙。跟我一起藏机房里的有一个就是石晓红,现在360的副总裁。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