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梁:19亿美元交易背后的伯乐
林栋梁投资的大多是早期公司,但他更愿意从长远着眼。网龙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创投行业非常低调,关于他的报道,少而又少。2013年91无线19亿美元的并购案,让人们纷纷猜测背后的故事。 文 | 翟文婷 2003年中,林栋梁接到IDG资本上海同事转过来的一个项目,他便飞到福州去见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此人正是刘德建,要看的项目就是网龙。令人意外的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口头达成了投资意向。“林栋梁对网龙一见倾心,毫不犹豫。”时任网龙CFO胡泽民说。 没多久IDG资本在北京开年会,虽还没有完成投资,但林栋梁还是请刘德建来参加这次会议。这一趟过来,IDG资本便跟刘德建正式签订了termsheet,向网龙投资200万美元。 IDG资本投资网龙时,刘德建只有32岁,林栋梁对他欣赏有加,“他对技术非常了解,虽然他原来的背景不是IT,但他对新鲜事情非常有热情,也很敏锐,做事情很投入。而当时的网龙在游戏创作方面表现不错,17173又是那时最好的游戏门户,所以就投资了这个项目。” 林栋梁的爽快和果决很快就获得了回报。实际上,IDG资本在和刘德建的投资交易合同进行的同时,网龙出售17173的动作也在同步进行。这边投资完成了,那边出售业务也基本完成,虽然他们卖掉17173的价钱比IDG资本对网龙的整体估值总额都要高,但刘德建还是遵照约定完成了他的A轮融资,IDG资本的投资与回报几乎是同一时间完成的。这个过程,建立了双方最根本的信任。“刘德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非常优秀非常诚信的,我喜欢和这样的人合作。”林栋梁这样评价。 而在刘德建眼里,林栋梁温和、睿智,看问题一阵见血,而且是个很好说话的投资人。 这个颇有意思的插曲也让林栋梁和IDG资本坚定了对网龙和刘德建的持续支持。网龙上市前引进过其他投资人,随着上市这部分资本也相继退出,但是IDG资本没有卖过一股网龙的股票,林栋梁说:“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会是网龙的股东,会跟他们一直走下去。” 在91无线从网龙独立出来的时候,IDG资本也是91无线最早的投资人。因为林栋梁一直是网龙的董事,少不了近水楼台先得月。“91无线是做无线分发服务最主要的一家,也是做得最早的一家。91从网龙独立出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没有犹豫就做了首轮投资。”林栋梁说。 91从网龙独立出来时,林栋梁投赞成票,也非常支持。刘德建说,“林觉得网龙在其他方面比较保守,91作为独立公司,要更加激进一点,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林在董事会上也给了很多积极的建议。在公司重大事宜上,他都会给予经过思考的建议,而且事后证明往往是正确的。” 2013年8月,网龙将子公司91无线卖给百度,价格是让业界惊呼的19亿美金。作为网龙和91无线的双料投资人IDG资本,这无疑是他们投资清单上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91无线CEO胡泽民说,“在91无线的并购决策上,林栋梁的判断和推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清华园到IDG资本 林栋梁中小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安徽阜阳的乡下读书,1979 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这个专业是父亲看报纸时帮他选的,当时,他和父亲对何为软件几乎不懂。入学后,他才逐渐了解该专业和内容。回忆大学生活,林栋梁说:“五年的大学生活紧张平静,我到了大学才真正了解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在班里是一个极平凡的学生。虽然在专业研究上没有出类拔萃,但五年的教育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工程技术功底。” 1984年林栋梁直接考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班,那年也是经管学院建院的第一年,朱槠基是第一任院长。1986年林栋梁毕业,他被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经济政策。他参与的研究获得过孙冶芳经济学奖。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花旗银行所属的一个公司工作了一年。在林栋梁的口中,他的一切经历似乎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他是一个典型的清华人,不善讲述故事,但表达言简意赅,句句切中要害。 1993年,林栋梁回到北京,因朋友相求帮助北京科协与IDG资本一起谈合作,从而认识了熊晓鸽、周全。随后,他成为了IDG资本的第四位合伙人。1995年,林栋梁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近20年的时间里,林栋梁所在的IDG资本共投资了近300家公司,林栋梁本人如今代表IDG资本担任着超过10家公司的董事。 2007年前后,随着IDG资本整体基金规模的扩大,林栋梁的关注重点转向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领域由我们年轻的合伙人去负责,我们老了。”他谦虚的说。几年下来,他投资了数家从页岩气开发到石墨烯薄膜开发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在讲到这些公司时,林栋梁说,“我们已经投资了几家拥有世界最领先技术的公司,我对这些公司有信心,也有耐心。” 低调的兄长 回顾当年,接受过IDG投资的搜房网创始人莫天全依旧感慨万分,IDG资本和林栋梁很像讲义气的大哥,在几次遇到困难时,都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十几年来,IDG一路帮助我们。搜房网曾经两度资金紧缺,两次都是IDG给我们筹备资金,虽然不多,每次100万美元,但是却救了我们的命。最难得的是,IDG给我们的帮助,纯粹没有任何担保,这个很难得。” 同样与林栋梁是清华校友的朗新科技创始人徐长军与林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他对林栋梁的描述是,话不多,但是看问题很犀利,而且为人坦率、诚恳。作为投资人,注重长远而不是眼前。 徐长军1996年创业,做的是电信方面的产品。2000年时他拿到高盛、英特尔的投资,差不多是国内第一批接受境外资本投资的企业。但正因为螃蟹吃得太早,所以对投资的很多规则不太了解,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当时高盛投资2000万美金,规定2005年之前上市,否则公司决定权就要交由高盛处理。 结果,徐长军没有赌赢。高盛给出两个选择,要么MBO,管理层自己买下公司;要么由高盛买下,再卖给其他人。徐长军拿不出钱来,最终由以色列一家名叫Amdocs的公司收购了朗新,对方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一家电信运营商。但是,企业被收购后经营得不太理想,2010年,徐长军想自己把公司买回来。他需要钱,就找到了林栋梁。 林栋梁当时觉得电信行业软件和服务方向还有机会,愿意投资。但是徐长军忌惮之前的经历,希望能由管理层来控股。林栋梁和IDG资本没多犹豫,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管理层就是公司的主人,我们只是投资人。”所以,朗新的管理层在回购时,用了“一笔小钱”加上业绩的保证承诺等就获得了企业的控股地位。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