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人物 > 正文

“极客”徐克

发布时间:2013-10-08 18:06:11 所属栏目:人物 来源:站长网
导读:作为华语电影里的“极客”,徐克一直在用新的电影科技解读着他心里的武侠,也为华语电影推开了3D技术的那扇门。

作为华语电影里的“极客”,徐克一直在用新的电影科技解读着他心里的武侠,也为华语电影推开了3D技术的那扇门。

徐克每次出现,总是黑灰色系的中式打扮,被身边的工作人员叫着“老爷”,这个名字已经跟随了他几十年。

在9月18日“科技改变电影”的极客公园活动上,徐克却不再像他往常那副桀骜不驯的姿态,他在那个“极客”聚集的场所里,彼此相合的气场让他整个下午都处于极为自在的状态里。他一直与IMAX数字技术副总裁周子衡博士沟通着未来的合作,而谈到电影科技未来4K、8K、48帧,甚至于60帧的技术发展可能,他总会表露出自己的期待。

谈到3D和电影科技,则更像是打开了他骨子里所有关于“鬼才”的频道。他会详细地讲解剪辑师在3D电影的剪辑中如何把前一个镜头中某个立体物体的深度与后一个镜头做平稳过渡,也讲到他拍摄新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时候,怎样在监视器和摄影机里设置黄色边框,以让基于IMAX的剪辑更为可控。

讲到让自己兴奋的地方,他会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背后整面墙上的投影,做一番说明和演示,很像一个深具极客思维的产品经理介绍着自己最新推出的产品。与完全一副“极客”模样的徐克相比,坐在他身边的追光动画创始人王微反而一副神游中事不关己的样子,更像一个艺术家了。

武侠一直都是徐克从未放弃的类型,就像他对于雪茄的痴迷,从最初的《蝶变》到后来监制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和《新龙门客栈》,在香港掀起了武侠片的新浪潮。而徐克也与第一波3D技术的潮流相遇,产生的化学反应在徐克身上发酵。

1983年的《新蜀山剑侠》是徐克对于技术实验的开端,在后来30年的华语电影工业,徐克一直走在最前面做着新技术的开拓和尝试。9月28日上映的新作品《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是一次3D应用的全面升级,全程采用3D拍摄技术,并首次采用水下3D拍摄。

“徐克最大的特点就是,每次拍电影最先想到这次玩点什么新的、有难度的东西,他是挑战型、探险型的创作者。”《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监制陈国富这样形容他的合作伙伴,“每一次许多人认为无法实现的事情,徐克总是一次次证明给大家看,他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作为华语电影里的“极客”,他的每一次尝试都在华语电影里引领3D应用的潮流,对于电影新技术,徐克总会说“如果我不尝试,还有谁会去尝试呢?”

徐克的武侠世界

如果从1979年的第一部作品《蝶变》开始算起,徐克指导或监制的影片已经有60多部,名誉和商业的成功他很早就已经得到过,摩登喜剧《鬼马智多星》只是他的第4部作品,也为他赢得1981年第18届金马奖最佳导演,那个时候他才30岁。

1984年“电影工作室”成立之后徐克走过第一个黄金时代,但也同样遇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的逐年凋零,他曾经远赴好莱坞,就像吴宇森和林岭东一样,随后也重新返回香港并进入内地市场,但徐克一直在遵循个人的喜好,不断做着关于“创新”的尝试。

对不同类型题材的尝试是徐克必然会做的事,在他的作品里,有《黑侠》这样的科幻作品,有《女人不坏》等都市剧情片,也有《棋王》一般文艺气息浓重的作品,但古装武侠依旧是徐克最钟爱和熟悉的类型,甚至会在神怪片《青蛇》、科幻片《黑侠》等其他类型的电影中散布武侠的元素。

因此如果谈论徐克,不可避免的需要将徐克放在香港的武侠电影世界里。香港武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是属于胡金铨抑或张彻的,导演张彻曾把香港武侠导演做过排名,胡金铨第1位,楚原是第3位,张彻则居于两者之间,而徐克、程小东等新一代导演的出现则带来了武侠电影的新浪潮。

20世纪80年代,香港市场对传统武侠电影中老旧的打斗功夫产生厌倦,武侠电影市场也迅速萎靡,1980年港台地区上映了142部武侠电影,1981年迅速跌至24部,尚处于香港电影市场黄金时代的1986年,只有3部武侠电影上映。

但徐克却从没有远离武侠,他在电视上古装片云集的年代拍摄《倩女幽魂》,也在几乎已经没有人再拍武侠的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对于武侠,徐克总认为,“这个时代里,人们需要一种浪漫的情怀,甚至更需要武侠里的侠义柔情”,就像直到现在,武侠依旧被看作是成年人的童话。

其实从作品里,很容易的会看到导演的价值和喜好。《新蜀山剑侠》的五胡乱华,《笑傲江湖》所发生的明代万历年间,直到《刀马旦》中辛亥革命之后的军阀割据时期,偏爱于乱世的徐克也在武侠电影里附带着对传统武侠固有思路的打破和重构。

胡金铨是徐克在美国读书时论文写作的研究对象,徐克的电影或许有胡金铨中式美学的影子,保留着对于布景、服饰、道具的极尽华丽和考究,但他的武侠电影却自成一套体系。徐克对于画面感有极为浪漫奇幻的视觉追求,但却总希望武侠电影与人们的感受和现实生活之间产生连接。

1992年徐克在《新龙门客栈》中重新构建了徐氏武侠的精神核心,他没有像胡金铨那样在电影里塑造脸谱化的侠客,反而描绘了许多柔性的女性角色,对“情”字大肆渲染,完全摆脱上一代武侠电影里完全的男性情谊和阳刚元素。就像在《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中,风清扬对令狐冲说:“其实人的感情,比所有武功都厉害。“

在传统武侠电影渐趋沉寂之后,徐克在20世纪90年代最初的几年里又为武侠电影带来新一轮高潮,《新龙门客栈》、《男儿当自强》、《东邪西毒》,几乎所有的经典都出现在那个年代,但随着香港电影整体衰落,武侠电影在1994年之后再次沉寂。

徐克时常被追问《新龙门客栈》抑或《笑傲江湖》系列中对于某个人物的兴趣来源,但徐克也总会说,“在同一时代里,对一个东西突然产生兴趣可能不一定是出于理性的考量,而通常是带有一种感性和直觉的”。对于电影科技,或许也只是源于他骨子里创新和改变的基因,是同类与同类相遇之后的自然匹配。

徐克说,“电影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有许多创作和造梦的空间,而武侠又有其他电影类型所没有的武术动作,和3D有一种天然的密切捆绑”。在武侠势弱的年代里,徐克遇到了3D技术的潮流,也用特效技术给了武侠新的生命力。

“极客”基因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每隔二三十年都会出现一次3D技术的潮流,也会因为不同的原因逐渐消退,而当下的电影业正处在第三次3D技术的浪潮中。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