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的五大趋势:绝不能是只做个电商网站
典型例子是日本的7-11模式。7-11的每间门店的面积很小,但网点有上万家,而且分布非常密。在这样的布局下,7-11的便当甚至可以做到“一日三送”。由此可见,7-11的规模效益是依靠小单店、多网点的聚集效应实现的,而其背后则是信息技术、供应链系统的支撑。 再来看看美国的零售企业。近年来,美国诸多大型百货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变化就是营业面积减小,就连沃尔玛也在大力发展社区店。因此,卖场空间趋于小型化已是全球零售业的趋势,便利店、社区店、标超将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中国的实体零售企业必须思考:我们的实体店还要不要做那么大?现有的大型零售空间如何调整?店铺小型化之后如何做商圈? 趋势三之“软与硬”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已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商品类消费越来越少,而服务类“软性”消费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顾客光顾实体零售店并不一定是去买商品,更多的是去买服务,比如喝咖啡、做美容、朋友聚餐、陪小孩玩游戏等等。 这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是卖商品的给卖服务的带来了客源,现在则恰好相反,服务类消费给商品类消费带来了客源。因此,实体零售商需要对实物类商品和服务类商品的空间比例进行调整。这也是转型的重要方面。 比如,大卖场可将自营面积缩小,出租面积增加;百货店缩小卖场面积,然后将空出的楼面增加服务类的消费。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改变带来的。 趋势四之“长与短”体验性消费是顾客心理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也是零售商环境服务的重要内容。环境服务衡量了消费者因零售环境而引发的心理费用的水平,尽管这种服务难以度量和定义,但消费者可以很确切地体验到商店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高低。零售商的环境服务越好,消费者的心理越满足,消费者流通费用支出也就越低,消费者全价也可能更低。也就是说,在商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消费者支付更低全价的零售商无疑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实体零售商打造美好的顾客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唯一一个实体零售商不能被电商超越的“长处”。 现实中,有很多实体零售商因为营造了美好的体验环境而获得成功。例如,日本永旺最近开设的主题型超市—老年人超市,专门服务于有钱、有闲,也有购物需求的老年人。在这家超市里,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身体条件和消费习惯,在商品品类、卖场设计和布局、信息化展示等方面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体贴的氛围和服务,深受老年人欢迎。 实体零售店的体验与电商的体验迥然不同,实体零售店的体验应更强调主题性,除了卖产品,更要卖故事。实体零售店应该越来越像“剧场”,管理者是导演,员工是演员,消费者是群众演员,甚至更“入戏”。 趋势五之“远与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行业发展的阶段相关。行业发展越成熟,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越受重视。随着社会进步,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将更为强烈,由此会驱使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必须关注利润之外的社会责任,关注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品质商品。 虽然,社会责任这个话题似乎离中国零售企业的现状还有一定距离,但它已成为全球企业努力践行的目标,例如,可持续的采购、健康产品等等,都遵循环环保、可持续的标准,从而对消费者的生活产生影响,最终引领整个社会日益进步。现在,国际领先的零售商已经开始了行动,其影响一定会传导到中国。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