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佬眼中的阿里:张宇篇
文/郝智伟 清明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西溪湿地的“无界西溪”草庐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张宇(语嫣)解释了淘宝如何发力。 虽然在花红柳绿,蜂飞鸟鸣中很难有工作情绪,不过还是记录一些要点分享给需要的人,以管窥豹。 如下: 1、 淘宝正在第三阶段的入口,即数据化运营淘宝。而前两个:(1)03-07年,从BBS开始的,做到比eBay更懂中国,但当商品量突破7、8亿,发现瓶颈:如何把产品呈现给用户,如何做好搜索?(2)08年以后开始,对推送和搜索干涉,改进评价体系,多加入品质、物流等打分,将好的商品呈现给消费者。淘宝一直与互联网的进化同步。 2、看看“爆款”越来越出跳,却没有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那么生态圈内只有这样么?当然还需要生物的多元化,生态圈的一部分,一定有自己的角色,但谁是上帝?我们并没有答案,一直在思考生态的一切,追求生态的正循环。 3、在大量讯息之中,如何在消费者、卖家之间分享讯息,如何挖掘其中要义,比如,卖家批评我们偏买家,买家批评我们偏卖家。小二们人为订立的规则很难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必须寻找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买卖对接的信用问题。 4、现在淘宝要超越工业化的极限,完成数据化运营,不断推出数据化产品,脱离“靠人”运作的局限,像消费者界面的“千人千面”,像将数据连通起来发挥价值,比如,订单、物流、评价联系在一起可以准确了解配送过程谁做的最好,会提醒卖家,最近谁被投诉过了,你需要谨慎使用,这类工作是2013的关键。2013是淘宝的体验年。 5、25个事业部的管理,内部需要协同,阿里的事情才能更加平台化,因为马车太多,复杂,改一个页面,和22个部门有关系,做生态型组织才适应于生态圈模式,未来向前走,从上到下的命令模式显然不合适,考虑多方利益,用互联网的模式协同,共同的价值观,数据的分享,管理者也从带兵打仗的领导,变成滋养团队、补遗堵漏的领导。最后变成网状互联的状态,可以放手,放心让它“失控”。 6、数据首先要标签化,让数据具有各种维度,数据被标准化,然后才有能力再发掘出各种数据。不然数据只能称为原始的数据,没法从中“掘金”。我们对SNS中的“关系”数据特别感兴趣,这种互动的数据对商品的排序十分重要,让我们不会坐在“金矿”上讨饭。 7、给天猫分流量是天经地义,天猫卖家花了很多钱,要服务好他们。我们则要做更好的商品匹配,让买家找到真正需要的卖家,个性化的导入,让搜索个性化,所有的产品都找到自己流向的毛细血管。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