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流行打车软件之我见
以上海为例,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大出租车公司都有自己的电调系统,法兰红和蓝色联盟是许多的小公司组成的出租车联营公司,没有自己的电调系统,还有许多的红色出租车(就是各种零散的公司)就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电调。 打车软件出现后,只要是出租车,都能上这个“公共的电调平台”,这样就变成了统一所有出租车公司的一个虚拟的线上出租车公司。 原本在上海,只有大众出租车公司的电调是收费的,乘客通过大众的电调系统叫车,会被加收4元,在2013年2月16日(大概是这个时间)之前,4元是都给司机的,在之后是司机和电调五五分账,各得2元。强生锦江和海博在2013年春节前就已经发过话,号称春节后电调也会开始收费,也是4元,不过,春节后,这个事情有点不了了之,或者说是暂时搁置。 出租车公司电调收费计划的搁置是不是因为打车软件的火热?尽管还不能100%的这么说,但是肯定是有打车软件的因素在里面。有趣的是,强生出租车公司大概是第一个自己退出强生打车软件的公司了,尽管就目前公布的信息看,软件的设置是很缺乏产品感的。这样就等于说,他们的确是感受到强烈的威胁。 出租车公司的电调系统一直以来还算是系统内的美差,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打车的时候,客服会问你去哪里,这样就评估出路程的远近,而呼叫司机的时候往往不会告知司机目的地,这样,去浦东机场的100多元的客单和去邻近场所的20元的客单,派给谁?这个权限就比较有意思。打车软件的出现,让出租车电调系统的既得利益也收到了威胁。 五、打车软件的软肋在哪里? 打车软件横空出世,是不是新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是既有产业格局的突破者? 以上海为例,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大出租车公司都有自己的VIP客户体系以及企业会员体系,这些客户都有不错的忠诚度,特别是签约客户,在服务上是比较被重视的,比如电话接入快、VIP专线、在高峰期优先派车,以及能确保在极度情况下保证用车。最为关键的是,四大出租车公司能保证服务的品质,也有健全的投诉体系,在接到投诉后能及时处理。 举我身边的案例来说,多年前有一个外地的朋友到上海,被司机绕了路,投诉后司机停运一个星期,罚款2000元。就算在现在,如果我们坐四大出租车公司的车辆,发现绕路或者是服务问题之后,投诉也100%会被妥善处理,多收的费用或者造成的损失,四大出租车公司会给予补偿。 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有管理权限,而且能有效实施行政手段,出租车司机很少会以身试法,通过电调的投诉体系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比较高,这些都是传统出租车公司管理上的优势。 再看打车软件,发生欺诈或者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能够怎么处理? 客服接到投诉,先要核实情况,你电话过去司机或者在忙,或者不接,或者一口咬定没有过错,这就是一个核定问题的难度。打车软件的管理方总不能让司机开着车去你公司开会吧?好,就算司机承认了过错,又能怎样?打车软件的管理方能够对司机给予怎样的惩罚呢?勒令停止营运?罚款?记过?最终也只能是扣分,扣多一点分,再不济就是封号,你封了号人家司机照样做生意,不影响,不用你的软件还可以用别家的,你少一个司机人家多一个司机而已。的确是无处下手啊! 就算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服务做得再好,就目前看来,还是一个司机选乘客,而乘客选不了司机的环节,有时候我们往往希望的是能打到大出租车公司的车辆,但是结果你发现来了一辆不知名的小公司的车辆,人家连个电调都没有,也没有好的投诉流程,出了问题怎么来解决?这可不是打车软件的管理方能处理的。 所以,打车软件首先会遇到的是来自出租车方面的管理及诚信问题,以及能够持续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近期随着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业务量的增加,客户跑单的现象也多了起来,比如人家司机紧赶慢赶的赴约,乘客却上了路边的车先走了,甚至还有拿司机开涮的。契约精神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也是在流程上需要进行合理管理和处理的关键问题。怎么处理客户的跑单,不但保障乘客的利益,更要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利益?需要用点心。在这里,可以多用点电商思维。 打车软件对服务流程的监管,也是非常重要,怎样加快服务的效率,排查其中的问题,没有大系统运营经验以及常规领域业务的操作经验,的确是很难处理好。这里要表扬一下现在全国最知名的易到用车,通过手机随时租车,易到用车的流程做的非常好!以我的真实经历,有一次用车之后,等了一会儿没有收到结账确认的信息,收到一条短信,大意是易到用车发觉实际行驶情况和里程与地图规划不符,正在与司机沟通确认。事实上司机是走错了路,多了大概2公里,事后收到的结账确认,依旧是按照规划的最短距离结算。有这样的管家式服务,用户黏性怎么可能不强? 最近经常有“一部手机究竟要装多少应用”诸如此类的专题,的确,面对数百万级的应用,一部手机能装多少呢?所以在某些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打车软件,你换位思考一下,司机和乘客的手机里面要装多少种?以我个人观点,常用两种足够,再多无益。你要怎么成为这二分之一?这个逻辑和追女孩子是一样的“退一步人去楼空”。看看最近那么些打车软件疯狂的线上和线下推广,不能空有一颗追求的心,要有行动。 不但是打车软件,还有许许多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盈利?也许你可以现在不想,但是至少要有计划。收钱要收谁的钱?何时收?在一个应用没有百万级用户的基础前,收钱过早会吓跑用户,收钱的方式和对象不对,用户一样会跑,收的多了,也会有影响。要么就不收费?我一直讲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企业,一种是赚钱的,一种是积功德的,你要做哪一种? 马云说过“不赚钱是不道德的,赚钱没有错,没有羞耻感,经营企业不赚钱才应该有羞耻感。” 六、 打车软件下一步怎么走? 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被说滥了,我是不是一定要再说一次呢? 就好像最近大家都在猜测微信的各种模式,甚至替微信做各种设想及规划。打车软件这个热点话题,也被大家各种的规划,各种的设计,各种操心。某打车软件的市场部负责人笑着和我说“我们自己都还没想好呢,大家都帮我们把路规划好了!” 打车软件这个市场其实非常大,但是不同的团队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这原本就是一场小马过河的剧情,到底是大象小松鼠还是小马,过程不同结局不同。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