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风投眼中的中国直播行业
八、从网络红人到直播红人 正如 YouTube 发掘出了一批全新的网络意见领袖,直播也正在打造出一类新网红。尽管第三方直播生态系统还在形成过程当中,但我们已经在国内看到专门管理主播、与直播平台协商利润分成的网红经纪公司出现。 不少直播 app 还在为自家的专业 UGC 内容寻找生产和变现的方式。比如,早些年前,YY 就对四万名选手进行试镜,筛选出 18 名选手,打造了一支叫做 1931 的流行女子组合。 最后,有些直播红人尝试从业余的达人进军电视或者电影行业——但没多少人成功。原因之一可能是电影或者电视的图像分辨率比手机上高得多,而很多所谓的网红在大屏幕上看起来不是同一个人! 九、直播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美颜工具(或者相反) 除去一些很明显的因素例如信号、带宽和智能手机渗透率,另一种促进直播发展的技术就是一系列——自动地——让主播看上去、听上去更吸引人的新工具。 没时间化妆?没关系——有 个 app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这样的 app 有很多)。 中国国内各式各样的直播服务提供商都已经把这样的主播工具加入了自己的平台;比如映客,平台内部就有一个 “美颜相机” 功能,能自动平滑皮肤,消除各种类型的粉刺、痘痘等皮肤问题(既然我们正在延伸 “直播就是视频版的自拍照” 这个比喻的范围,那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不计其数的化妆和美颜 app 为自拍实现同样的功能)。 与此同时,在音频质量方面,映客提供了一个声音平衡器,供主播调整自己的声音和音调。 这些工具鼓励主播不经充分计划就可以进行直播,最终增加终端用户可以看到的内容,并且持续降低素人草根主播(vs. 社会名人)进入的门槛。不过,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哪些主播会最终长期做出来。 十、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直播 app 市场和它的人才生态圈演变中,“业余”与 “专业” 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虽然上述的工具让任何人都能够以一种 “不业余也不专业” 的方式来进行直播,很多人气很高的主播已经在他们的卧室中专门为直播打造了专业背景。 说到制作的专业和业余之间的矛盾,已经有点名气的网红倒是在直播方面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意外。在经历了一段直播之后,备受追捧的视频网红 Papi 酱很显然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粉丝,因为观众认为这没有她往常那些制作更专业的网络视频那么搞笑。 至于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名人,时间将告诉我们结果如何。目前国内一个知名娱乐节目《我是歌手》在映客上直播了一集,1000 万观众进入直播间观看。 人气颇高的韩国男团 Big Bang 也对 800 万的观众直播了他们的演唱会。不过有人担心,这些公众事件的直播可能会影响送礼行为和变现方式,或者带来不同的政策规定。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