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门户2.0?
4月1日,新浪追随网易和腾讯的脚步,把网站改版了。改版后的网站诚如“解读新浪网愚人节改版背后用意”所言,在视觉体验、流量效率、个性化以及资源互通方面都有了可喜变化。但是许多乐观评论由此断言门户网站已经进入Web 2.0(或者说门户2.0)时代,个人感觉还为时尚早。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说几段题外话。 1. 为什么更多人喜欢新浪微博的移动客户端而不是桌面网页版 “解读新浪网愚人节改版背后用意”一文提到“新浪微博目前每日登入人数是4600多万,其中75%来自移动客户端。”也就是说大部分玩微博的人和我一样选择了移动客户端。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自然是移动客户端的便利性:无需携带、打开电脑,拿出手机就随时随地可以访问。但是我发现即使坐在电脑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依然用手机上微博,为什么?我们只需要看一下新浪微博官方手机客户端和网页的截图: 左侧的手机客户端为手机屏幕做了优化,布局凝练、版式美观,使用者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微博正文上。而右侧的微博网页内容庞杂,尤其是拥挤的右边栏给人极大的心理压迫,有种版面向右倾斜的错觉,严重影响了微博正文内容的阅读体验。 但是相比传统门户网站的首页,不得不说微博网页已经算很克制了。我们来看看仍处于“Web 1.0”时代的搜狐首页: 看到这张截图,恐怕许多人都要犯起密集恐惧症了吧?没错,改版之前的新浪、网易、腾讯网也是这样的,或者说之前几乎所有的综合性门户网站都是这样的,这就是Web 1.0时代的门户,或者可以称之为门户1.0。 2. 为什么门户1.0的网页会如此拥挤? 这源于两个主要原因:1)门户1.0的竞争对手;2)门户1.0的广告模式。 门户1.0作为当时的“新”媒体,竞争对手是传统的线下媒体:报纸和电视;竞争对象是内容,主要是内容的丰富性。为了体现“新”媒体的内容更多、更全,门户网站不遗余力的向首页塞入各式各样的浓缩内容,真正做到了“惜字如金”,其目的就是对看报纸、电视的人说:来看看我吧,只要看我一眼你就会爱上我,因为我在一个页面提供的内容比你翻几十个版面报纸、瞅几个钟头电视看到的都多。在这点上,门户1.0赢了,也导致了“网页密集症”的流行,一直祸害到今天。 门户1.0在内容上与“旧”媒体的竞争是手段,在广告上与“旧”媒体的竞争才是目的。“新”、“旧”媒体的广告思路一脉相承:不求精准、但求数量。对于门户1.0来说,网页空间就是广告位,寸土寸金。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广告,门户1.0见缝插针,文字、图片、flash多管齐下,弹窗、飘窗无所不用其极。用户则只好忍了,谁要“新”媒体的内容确实多,阅读确实相对方便呢? 这种槽糕的阅读体验支撑门户走到现在,已经到了尽头。 3. 现在的门户已经进入2.0时代了吗? 下图分别是当前新浪、网易和腾讯的首页。它们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1)对于搜索的重视;2)对于视觉体验的改善(行间距加大了、广告减少);3)对于打通自家产品(尤其是微博)的重视。 如此一致的改进,是否就意味着这几个中国最大的门户已经统一步入2.0时代了呢?我们看看国外最大的门户:Yahoo!的回答: 上图左半部分是Yahoo!当前的首页,右半部分是Yahoo!2013年2月下旬改版前的首页。改版后的Yahoo!以信息流方式展现首页,更加简洁,同时凸显了:1)对内容的回归——密密麻麻的标题没有了,文章的简短摘要回来了;2)对分享和个性化的重视——鼠标移到文章区域会显示“分享”和“删除”按钮,你可以在不打开正文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分享和屏蔽,还可以设置自己的内容偏好;3)对交互体验的重视——文章的类目和标签信息在鼠标未移到到该文章时不显示,或者说只有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时候,一些附加的信息才会显示出来,从而避免页面信息的过多和杂乱;更多文章按需加载,只在页面滚动到最下方时才显示。 可以说Yahoo!步子迈的很大,对于门户2.0的态度比较激进。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