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客那点事儿
2012 年,是中国科技博客元年。在这一年,虎嗅,钛媒体,PingWest 等独立的科技博客纷纷上线,在这一大潮影响下,杂志《创业邦》打造了“快鲤鱼”,元老级门户网新浪则推出“创事记”,而已有的爱范儿,36 氪等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2012 年虽已过去,但科技博客时代才刚刚开始。 科技博客简史科技博客并非中国的独创,也并非在 2012 年才开始有。很早之前,美国已经有多个科技博客,著名的有 TechCrunch,Engadget,The Next Web, Read Write Web, the Verge等,还有从科技博客起家逐渐向周边发展的 Mashable,Business Insider。这些博客都有共同特点,即从专注科技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开始起家,由单个或者多个作者共同撰写博客文章,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报道 和评论平台。 在中国,很早之前就有多个关注互联网科技的独立博客,最著名的当属月光博客,以撰写互联网相关技术文章,并对互联网产品和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影响很大。 就目前的科技博客来看,科技博客可以总结为:利用 Wordpress 等博客建站技术,由一个或者多个作者采取松散或者公司化的模式,对以互联网科技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创业信息和事件进行整合,分析,报道和评论,借助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体系和平台,独立发展起来并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这样的博客,即是我们所说的科技博客。 科技博客的细分类型 从中国目前已有的科技博客来看,笔者将科技博客主要细分为这样几个类型:
国内主要科技博客类型表 目前,尤以媒体,产品和服务三个方面的科技博客最为火爆,代表分别是虎嗅,爱范儿和 36 氪。这三个科技博客目前都已经公司化,采取职业化的方式来维护和更新博客,因此常常显得更加的高效,敏锐,具有深度。 还有一些并未公司化,或者是创始人一个人或者是几个同好者在维护。比如,月光博客主要是 William Long 在维护,卢松松博客则是博主卢松松主要在维护,他们同时都接受其他作者的投稿。 还 有一些则是公司或者杂志社的某个部分,比如《创业邦》旗下的“快鲤鱼”,新浪旗下的“创事记”,腾讯旗下的“腾讯科技”,也都是博客的形式来组织和展示 的,但是后台却是以团队的方式来运行的。总的来看,老牌的科技博客像月光博客,因为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力,而且诞生时间早,积累粉丝多,所以目前形势还 算好,但总体发展态势不如虎嗅,钛媒体等新兴的科技博客。而成立公司来运作的科技博客,比如钛媒体,虎嗅,爱范儿,TECH2IPO,36 氪等,则更加有活力,无论是采编还是新闻发布,以及线下活动组织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不仅访问量大,而且在圈子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 外一些诞生在公司旗下的科技博客,诸如创事记,快鲤鱼等,固然有先天资金,人力和资讯优势,但是发展的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初跟潮流开设科 技博客而并不是很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受制于各种利益关系等因素而不能大步发展。一些独立的科技博客,则更加大胆激进,在争取关注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 睹的。 科技博客的优势 科技博客之所以能够在 2012 年引爆,一方面是因为传播平台和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传播机遇期,另一方面,还有它本身的优势。内容生产优势: 如 果说门户网和传统媒体是大邮轮的话,那么科技博客就像是快艇,船虽小,可是速度快,而且十分运转灵活。比如,针对某些科技圈事件的报道,传统的媒体可能需 要记者花一天时间采访,晚上再熬夜写稿,第二天才能见报,时间已经是一天之后了,对于资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这已经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THE DAILY》在 2012 年年末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一个定位为平板上的新媒体,却采用的是传统媒体的采编发的方式来运作,显然无法跟上读者对资讯的需求。科技博客则不 然,他们可以让作者现写现发,速度快,并且可以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报道。科技博客还可以接受其他爱好者的投稿,通过他们的贡献来增加博客 的信息量。目前大部分科技博客的内容并非都是作者原创,他们常常通过编辑来精选和摘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分析报道,这样能够让博客的内容更加充实,更 新更快,而整合的消息对于在琐碎的消息世界里几乎迷失的读者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